泉州老年人热衷“会场营销” 72位被骗数百万元

公司会场,黄总正在给老人开会洗脑,推销产品,这被他们称为“会销”。
记者卧底
【“潜伏”笔记 】
●拜访新客户,问题的核心是“客户家底、家里谁掌权以及身体有哪些毛病”。
●要增进与客户的感情:“有钱最好,没钱如果想吃他也会找出钱来,老人家都有自己的积蓄。”“没买也没关系,很熟了她就不好意思不买。”
●会场上,现身说法的老人说“我吃核酸八九年了,吃了以后不缺钙骨质不疏松,脸上也不怎么长斑,这么多年都没有感冒。”事后,业务员说,公司事先“预约”了老人,而老人们也很聪明,稍微提点一下就知道该说些什么。
●会后,给每个客户发了一张价值100多元的礼品券,凭券可到楼下领一瓶进价只要10多元的花生油。
一笔6972元的生意这样谈成
第一次见面,闲聊之间,业务员早已摸清了你的家底和身体毛病。你有病,她就一定有“药”。
一笔6972元的生意,先打折,后送旅游,再送产品,原本意志坚决、频频摇头的老人,就这样乐呵呵地“缴械投降”。
新客上门摸清家底 看谁掌财权放长线
记者暗访的保健品公司位于泉州市区温陵路,据称进入泉州市场11年,在晋江、石狮也有销售点,客户有一两千人。泉州分公司由经理黄总负责,泉州点有四女一男五名业务员和一名前台文员。
公司临街有一家店面,楼下是产品展示区,楼上小阁楼是办公室。在小区二楼,还有一套80多平方米的套房,作为办公室和开“小会”的场所。
记者暗访时,正逢该公司新年的第一场“小会”。开会时间是早上8:30,可不到8点,两名老奶奶就早早来到会场。老人们陆陆续续进场,每进来一个人,都会有业务员热情地迎上去并端茶倒水,“叔叔好,阿姨好”,叫得很甜。
一位阿伯经朋友介绍,第一次来到会场。业务员A热情地上前接待,开始和他闲聊。因此前受过点拨,这次记者站在旁边听懂了,A的核心问题是:客户家底、家里谁掌权以及身体有哪些毛病。
两人从老人退休聊起,先登记了地址和联系电话,然后询问家庭成员。老人是福清人,儿子在厦门发展,女儿在泉州某中学教书,都分别有了自己的房子,老两口自己在泉州也有一套房子。
之后,两人聊到老人的生活习惯和之前的投资。A得知,老人妻子每天早上都喝牛奶(公司有卖羊奶粉),而老人自己有点高血压。老人做了几次投资都失败,因此失去了家中的财政大权。现在,家里由妻子掌钱。话题进行到这里,A拿着记录的笔记本离开了老人。
“会议”结束后,A拿了一些产品宣传单给老人,告诉他,要考虑吃一些产品,让血压慢慢降下来。老人将宣传单收好,离开了会场。
记者想起“深喉”之前说的,一名客户一般要经营三个月到一年,才会开始买产品。这只是一个开始。
拜访客户 聊聊家常 问出家底和健康状况
从体验上班第一天起,黄总就安排记者跟着业务员出去跑。最初跟的是公司业绩最好的B。27岁的B在这一行已经干了六年多。去年一年,她完成了几十万元的业绩。
“这个阿姨属于比较会介绍的,而且也挺有钱。”路上,B向我们介绍,客户可以分三类:只会买货不会介绍的;又会买货又会介绍,人际关系很广的;只买一点点货的。前两者是重点培养的客户。
“阿姨,阿姨……”熟练地七拐八拐,穿过一条条小巷,B在一栋旧楼前停下,在门外大喊起来。一位六十来岁的阿姨开了门。
这是B年后第一次拜访客户,阿姨亲昵地抱了抱她,拉着她进屋,“过年你都没给我打电话,我挺想你的”。
“事情太多了,弟弟结婚呀。”B说着,和阿姨聊起家长里短,感叹过年的花销,还抱怨起老公的不是。
“我就不赞成你,太傻了!”听着B的抱怨,阿姨大大咧咧地骂起B,转而又心疼地对我们夸赞她:“她可能干了,拼命地吃苦啊,夏天晒得黑的呦,冬天手冻得,很能吃苦!”
“阿姨,你虫草精有没有吃?”聊着聊着,B问。
“吃啊,怎么没吃,你看。”阿姨指着桌上的保健品说道。
“股票涨了没啊?”
“赔钱赔得一塌糊涂,工资一万多元都套进去了。”
“儿子赚得不错吧,过年红包包了多少?”
“还可以……”
B和阿姨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两人的关系可见一斑。
转眼,阿姨到点要去股市。阿姨骑着自行车,B放慢电动车的速度,一路陪着阿姨继续聊天直到分开。
“这个阿姨很聪明,非常会赚钱,以前是做生意的,儿女都在外地。现在她自己在泉州还有一套单身公寓,一个月能收1000多元呢。”与阿姨分开后,B介绍起阿姨的家底。
她说,跟客户聊天就是聊家常,聊聊哪个单位退休的,聊小孩和生活。这是为了增进感情,不过有两点必须聊到:一有没有钱,二身体有什么毛病,才好“对症下药”。
“有钱最好,没钱如果想吃他也会找出钱来,老人家都有自己的积蓄。”那何时才能推销产品呢?B说,平日的聊天相当于“售后服务”,了解客户吃哪几款产品,还剩下多少,若是剩得不多,就可以跟进了。
“‘阿姨,药有没有按时吃呀’,点一点,就清楚了。不能一去就聊,她会反感,目的性太强。没买也没关系,熟了她就不好意思不买。”听了B的话,回想刚才的聊天,我们这才恍然大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