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 郑新聪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6日在泉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泉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郑新聪
1月6日,泉州市长郑新聪作政府工作报告。 (陈起拓 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泉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2014年泉州两会专题】
一、2013年政府工作回顾
2013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泉州市各级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以赴保稳、求进、攻坚,较好地完成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运行健康平稳。面对复杂严峻局面,主要经济指标在高基数上实现较快增长。初步统计(下同),全市完成生产总值5250亿元、增长11.5%,公共财政总收入649.6亿元、增长13.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6.4亿元、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00亿元、增长24%,外贸出口158亿美元、增长27%。
——软硬实力明显增强。国家“金改区”建设有效推进。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成功举办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新对接重点项目342个,总投资3257亿元。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建成投产。
——城乡建设协调推进。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88.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61.5%。美丽乡村建设全面铺开。继续荣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综治“长安杯”等称号。
——民生保障有效加强。全市财政民生支出301.8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1.8%。3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圆满完成。
一年来,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思忧患谋长远,发展思路更加清晰
在市委的直接领导下,深入开展“增强忧患意识 推动长远发展”大讨论活动。组织学习先进城市发展经验,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建言献策,高质量完成一批重点调研课题。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加快创新转型 推动长远发展的决定》,制定实施加强重大项目工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发展思路进一步提升,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推动发展的正能量进一步汇聚。
(二)稳增长调结构,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应对困难有力有效。发挥政策叠加效应。狠抓各级政策兑现,出台稳工业“8+10”等措施,落实企业帮扶资金19.3亿元、结构性减税和税收奖励35.3亿元,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近2亿元。加强经济运行调度。每月召开经济分析会。定期分片区召开企业座谈会,协调解决问题近2000个。组织“万家企业手拉手”等9个专项行动,180家龙头企业与1268家中小企业开展配套协作,对接产能450多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20亿元,增长24%,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获批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5.3万亩,有效保障项目用地。强化内外市场开拓。成功举办泉州商品博览会、“品牌泉州境外行”系列活动。组织实施鞋服企业去库存。外贸进出口额达280亿美元,口岸通关便利化服务水平评比全省第一。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突出工业支撑。出台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安排超过5亿元财政资金支持百个重点转型项目。完成制造业投资912亿元,中化炼油、联合石化“脱瓶颈”、玖龙纸业等52个大项目建成投产或试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8%,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2.3%,亿元工业企业达1880家。深入开展“第三产业发展年”活动。382个项目完成投资551亿元。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1.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70万标箱;泉州晋江机场旅客吞吐量260万人次;新增3A级以上物流企业5家。国家广告产业园区获批建设,入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石狮获评国家级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完成旅游总收入447亿元、增长18.8%,获准赴台“个人游”试点,泉台空中直航实现常态化,成功举办茶文化旅游节,仙公山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强化科技创新。培育认定科技小巨人企业311家,新增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5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引进并启动建设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装备制造研究所。认真实施“蓝火计划”。“6·18”对接合同项目643个,同比增加108个。新增授权专利1.3万项,制订和修订标准62项。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5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强化商业模式创新。获批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实施电子商务“双推”工程,规划建设电商聚集区7个,设立淘宝网泉州运动品牌馆,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超1000亿元、增长60%。菜鸟智能物流东南核心节点项目落户晋江和台商区;中兴外贸电子商务在泉设立总部,跨境电商平台投入试运行;民生电商在泉设立全国纺织、鞋服网络金融事业部。强化人才支撑。列入国家、省引智项目8个,对接海外高级人才项目团队12个,新增博士后工作站4家。出台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措施。
(三)抓调度促落实,重大项目强力推进
“五大战役”持续深化。完成投资174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32%。莆永、南石高速建成通车,国道324线晋鲤段拓改、中化青兰山配套码头等竣工投用。泉州湾跨海大桥、海峡石化产品交易市场等扎实推进。国道324线丰洛段拓改、西气东输三线等开工建设。启动城乡基础设施六项“提升工程”。“三维”对接成效明显。深入开展招商大会战。新签约央企项目6个,总投资402亿元。“9·8”投洽会和侨洽会对接项目157个, 总投资135.4亿美元,签订5亿美元以上合同项目6个,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家。第三届省民企对接会对接项目81个,总投资1343亿元,引进民企500强企业7家。新增泉商回归项目125个,总投资1127亿元。创新项目管理机制。建立重大项目每月一次的协调调度会制度,协调项目96个,绝大多数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建立招商项目跨县域落户利益共享机制,实施重大项目招商奖励政策。推行重点项目联合预审和审批代办,提供“月嫂式”服务。出台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改革意见,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到33个工作日。
(四)激活力求突破,“两项改革”成效初显
“金改区”建设开局良好。认真落实12部委《总体方案》和省政府《实施意见》,出台9份配套文件。实施金改项目67个,完成或部分完成43个。获批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城市,上报民营银行、泉台合资全牌照证券公司筹建方案。新设银行机构37家、升格2家,设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143家、准金融机构42家,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借贷登记服务公司投入运营。新增上市企业5家,再融资企业2家,融资总额69亿元。海峡股权泉州交易中心揭牌运营,挂牌企业已达52家。发行债券126.3亿元。建设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成功举办两岸金融合作论坛。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25亿元、增长18%。“综改区”工作有效推进。认真落实省政府《若干意见》,组织实施10个方面45项重点改革。出台打造九大重点产业链等政策措施。丰泽、晋江服务业和石狮全域城市化、德化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获批省级试点。企业纳税自主申报、按实征收全面推行,“营改增”试点稳步推进。被列为全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试点城市。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