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西街活版“清明上河图” 盼市民为其添香增色

2014-01-07 17:23 来源:泉州晚报 0

西街文化气息浓郁,是不少爱侣的浪漫所在
西街文化气息浓郁,是不少爱侣的浪漫所在。(陈起拓摄)

  西街,是有乡愁的地方。而事实上,对于很多人来说,西街还是现实中的机缘,和比乡愁更贴近生活的情愫。他们中有的在西街邂逅了人生伴侣,有的在西街开启了艺术生命;有的祖祖辈辈生活在西街,有的数十年如一日保护关注西街;有的用脚步丈量过西街的土地,有的用纸笔记录了西街的历史。他们,不一定都是西街人,但他们跟这里的人们一样热爱西街,关心它的未来。

  “西街就像是一幅清明上河图,只不过没有船,但它是活的。”他们中的陈世哲说。如何让这样一幅活版“清明上河图”在时代的激流中,不被冲刷破败,还要增色添香,值得所有泉州人思考。

他们,一直关注西街——

“给老街留出呼吸的空间”

——泉州市文管所文博研究员黄真真

  “西街是泉州古城的缩影,如同一条时光隧道。”黄真真说,从中山路的钟楼到新华路,仿佛从现代穿越民国、清朝、明朝等朝代,直到1400多年前的唐朝。如开元寺那棵千岁高龄的古桑树,历经风雨,几经劫难,依然郁郁葱葱。

  她说,西街也是“宗教博物馆”,容纳了佛教、印度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等。西街亦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几乎每条巷子都有名人故居、宗祠,如全国仅有的董、杨联宗史迹董杨大宗祠、朱氏家庙、唐代名吏欧阳詹故居、明代理学家蔡清故居等。“西街的一砖一石都是历史信息的载体,留住西街,等于留住古城的根。”

  她建议,西街项目可先对西街片区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挖掘,再分类整理并筛选,不同类别的文物采取不同的保护方法。即便拆除缺乏保存价值的物品,也要给老街留出“呼吸”空间,不能再添加新的硬件。同时,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到物质文化遗产即老宅子里,动静结合。“想象一下,在一处老屋的天井里,泡一壶铁观音,尝点名小吃,欣赏南音或木偶戏,身心放松,是不是很美好?”

“记忆历史风貌都要留住”

——古城保护专家吴永安

  来到泉州市城市规划建设专家顾问组成员吴永安的家中,他翻开了一本“空中看泉州”的摄影作品集,笑着说:“西街,是最具泉州风貌、最具保护价值的地方,每个角落都很精彩。”他指着照片上的红屋顶说:“这些红瓦有时间的积淀,有质朴的美。”

  在吴永安的笔记本上抄着上世纪60年代国家副主席董必武游泉州留下的诗——“东西双石塔,南北一条街。梦现桑莲境,醒存水目怀。清泉随地涌,曲巷有花斋。蓬勃新生气,何妨且住佳。”寥寥数语,魅力西街的形象跃然纸上,让吴永安感叹,“西街故事多啊!”

  作为古城保护专家,吴永安认为西街的保护和发展要坚持三个原则——留住记忆、留住历史、留住风貌。“在保持原始风貌的基础上,修缮、补充一些相应的配套设施,保留老西街的原汁原味,这需要专业团队,也需要政府投入。”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新年逛公园指南 一起去赏花赏湖赏喷泉(图)
下一条:网友热捧“马上有” 泉州“马上成功”雕像走红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