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西街活版“清明上河图” 盼市民为其添香增色

2014-01-07 17:23 来源:泉州晚报 0

“已经消失的就不要重建了”

——原泉州市文管办研究员郑焕章

  2004年5月到7月,受市城乡规划局之邀,九三学社泉州市委员会“泉州旧城区遗址遗迹”文物考古科研课题组8位专家和特邀专家学者曾对西街片区开展实地踏勘。郑焕章就是当时的文物考古科研课题组成员之一。

  “西街改造整治,要着眼于名城保护、传统民居维护和旅游资源开发,做实实在在的好事。”郑焕章说,一些历史上有名的文物和史迹如肃清门、蔡清“蒙引楼”等,已经拆毁消失,就没有必要耗费大量资金、人力重建,“复建建筑一来与现存建筑不相协调,新不新旧不旧,地位尴尬;而且复建占用地面,对交通、当地居民生活等会造成较大影响”。

他们,一直住在西街——

“修缮老店面,让生意更安稳些”

——亚佛润饼皮店老板娘陈淑珠

  西街亚佛润饼皮店是一家百年老铺。每天早上5点半,老板娘陈淑珠就来开店、备料、制作,直到晚上8点才收工。早上由师傅做润饼皮,下午则由陈淑珠负责。她一手握着发酵后的面粉团,将它在铁炉上涂上薄薄的一圈后又收回手里,一手拿着一块小铁板将润饼皮撕起来。一天下来,店里要做近2000张的润饼皮。

  百年润饼皮老铺世代相传,如今已经传到了陈淑珠女儿的手中。“到了清明节,女儿就会来帮忙,现在技术已经比我还好了。”

  聊起对西街改造的期盼,陈淑珠说,西街两侧老店铺破损较为严重,她的润饼皮店就曾在2008年大修过房梁。现在一下大雨,墙体还会渗水,希望政府统一规划,或者允许个人翻修店铺,“让生意做得更安稳一点”。

“发动海内外泉州人保护西街”

——西街26号史家后人

  史继偕生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曾被加封为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明代宰相制度废除后,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因此史继偕在西街的老宅也被称作“宰相府第”。如今,史家后裔史经济一家人仍居住于此。史经济今年73岁了,从小在西街长大。在他的童年记忆里,西街狭窄,少有店铺。开元寺场所大,是他和小伙伴们最佳的嬉戏地,他们常在里面捉迷藏。

  1968年,周女士嫁入史家。她对这座老宅和西街又有不同的感受。“刚住进来时,老宅内外的水果树很多。40多年来,房子越建越多,西街也越来越挤。”她说,每逢传统节日,大宅院各家各户都会集体祭祖,非常热闹,“听说古代史家的公子少爷常常渡船夜游,玩够后再回来。西街上老宅多,每户都有故事”。

  对于西街的未来,史经济思考了很多,他认为要一口气全部“修旧如旧”需耗费很大一笔资金,难度大。可先总体规划,从街面建筑开始,由政府、民间团体、企业家和海外华侨合力保护西街。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新年逛公园指南 一起去赏花赏湖赏喷泉(图)
下一条:网友热捧“马上有” 泉州“马上成功”雕像走红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