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发放服务券 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真正动起来

2013-07-05 07:23 来源:闽南网 0

【调查】

“难激活”的原因

  社区经费本来就很紧张,如果还得预支给提供服务的企业,压力很大,“没积极性也不奇怪”。

企业:支付习惯不配套

  从字面上看,使用服务券的流程很简单:老人用券支付给上门服务的人员,服务人员到社区兑换现金。“难题主要出在两个点,一是服务人员如何选择?二是服务人员是否愿意上门?”魏献忠说,这关系着服务券能否最终转化为服务。

  “大概两年前,跟社区签了一个协议,但至今都没有服务过。”鲤城区新华路的一家家电维修中心老板说,他们甚至连电话都没接到过,更别说上门了。

  隔壁的家政服务公司陈经理则表示,就拿护理老人最便宜的钟点工来说,价格也都挺高,帮助洗澡、换洗衣物一次,至少要100元。尤其是瘫痪在床的,“全日陪护一个月至少要3000元”,钟点工更是按次算钱,当场结清。如果还要他们跑到社区去兑现,会认为浪费时间,他们宁可不接。

社区:

积极性很难调动

  按照要求,要对每一个老人领到的服务券进行编号、登记,并帮忙联系提供服务的企业;还要监督是否服务到位,并登记服务时间、内容,让老人确认;收到企业递交上来的服务券,还要到区老龄办兑换,提供完整、准确的台账。

  对此,泉州市老龄办副主任商黎霖解释说,服务,强调要到社区登记;用券,强调要到社区兑换,这都是在要求社区起到监督作用,确保老人本人有真正享受到服务。

  但在丰泽区东湖街道一个社区居委会,具体负责老年人工作的陈女士说,“社区要落实的事情太多,人头少,一个人要负责好几方面的,(督用服务券)实在忙不过来。”

  “你算一算,这些事情得花多少时间?”陈女士说,不仅程序麻烦,钱也是一个问题,社区经费本来就很紧张,如果还得预支给提供服务的企业,压力很大,“没积极性也不奇怪”。

【建议】

如何让用券更便利

  如果把适用范围扩大了,允许灵活操作,老人和家属的积极性肯定会提高,社区的工作也会更好做一些。

【探索】

社工机构筹划做公益家政

  这段时间,泉州市致和社工事务所主任夏晋城正忙着一件事情:从福州金太阳老年综合服务中心参观学习回来之后,他要创办泉州版的“金太阳”,初期规划的服务范围是鲤城区、丰泽区和晋江市

  早在2011年,夏晋城创办的致和社工事务所就跟晋江市民政局达成了一个合作协议,每年3万元一个岗位,派出5个专职社工参与到晋江市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目前已完成146个,还有30个在建。

  在夏晋城看来,政府购买服务券这种方式,会越来越普及,一方面能让老人享受服务,另一方面能最大程度避免资金风险。“过去3年里,我们的专职社工积累了很多经验,现在要把作用发挥出来。”夏晋城说,他正在筹划成立一家家政公司,只为老年人服务;借鉴福州金太阳的模式,公司为老人服务之后收取服务券,再去进行结算。“关键是如何获得(政府)支持,我们的社工上门,收取的服务券能否顺利兑换。”

  对于这种探索,泉州市民政部门相关人士表示,如果是单纯的公益行为,当然是要支持;但如果是太过于市场化的企业行为,则要另当别论。“公益性质如何定,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例如,所提供的老年家政,服务是否真的能做到无偿或者低偿,效果如何,都需要实际操作后,才能认定。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中心市区 近2个月38人被狗咬
下一条:见过猫抓老鼠的 没见过猫逗青虫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