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市首座无障碍职工公寓背后的故事

2012-12-07 11:52 来源:泉州晚报 0

  无障碍职工公寓的地面与所有楼梯、房间门槛均是水平的,地板瓷砖用的是盲道瓷砖,楼道里有残疾人专用扶手。

    他尝试用单脚跳着走,为了不摔倒; 他努力学会骑自行车,收酒瓶,为了贴补家用;他当裁缝学徒,为了有门谋生的手艺;他从小裁缝成长为企业家,为了证明健康人能做到自己也可以;后来,他决定盖一座无障碍公寓,为让厂里的残疾员工生活更方便。

    我市首座无障碍残疾职工公寓与它的建造者一起“迈”过了很多槛儿。

    曾经痛苦

    一夜间失去平衡

    “小时候,很多同学都叫我‘瘸龙’。即便是现在,说施金龙有些人不认识,说‘瘸龙’大家就知道是指我啦。”走在前面的施金龙,看起来只是有些“长短脚”,跛得不太明显。

    对于自己不健全的腿,他显得很豁达,“以前跛得很厉害,可能年纪大了,好一点了。”

    说起四十几年前的那场高烧,施金龙的父母,至今还有些自责。那一天,像往常一样,务农为生的夫妻俩,把儿子放筐里挑到田间玩,收工再把他挑回去。当晚,儿子突然发高烧,“当时以为是晒太阳晒太久了”,折腾了一夜,温度总算降下来了。

    第二天,能跑能跳的孩子,竟然站不起来了!他的右腿丝毫没有力气,一站起来就失去平衡,狠狠摔下去。

    幼小的他,尝试一次次站起来,但又一次次摔倒。摔疼了,就放声哭一阵。摔多了,他就试着用单脚走路,一路跳过去,“那时很多小孩跟在我后面学我走路、笑我,叫我‘瘸龙’。”

    他的父母几乎抓狂,这可是他们唯一的儿子啊。在接下来几年之内,他们家庭的重心、收入、精力,都放在为儿子治病上。

    中医、西医、赤脚医生,吃药、手术、理疗……父母几年间四处求医,但效果有限。他说,当年吃饭时,他拿着碗筷没走多远,就只剩一双筷子了。“为什么?摔倒了,把碗打破了呗。吃完了才打破还好,经常还没吃,就摔了。”

    8岁那年,父母带他到一家医院做手术,术后有所改善。“不能打麻药,直接动手术,你根本想象不到那种痛苦,好几个医护人员才按住我。第二次,我才走到医院门口,就吓得撒腿就跑,出动了四个人才把我抓回去。”

    渐渐地,被摔破的碗虽然越来越少,但父母的希望却也越来越渺茫,直至最后,无奈放弃治疗。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市妇联加入“新年新衣”温暖行动
下一条:快递单信息网上买卖 个人隐私成商品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