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市首座无障碍职工公寓背后的故事

2012-12-07 11:52 来源:泉州晚报 0

无障碍公寓的卫生间,有残疾人专用的扶手。

    心地善良

  尽己之力助残疾人就业

    “大概是2002年,有一个跟我一样有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的人来找我,让我招他进厂。”施金龙说,当时他问那个人,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那个人说,试试看。

    没几天,这个人就走了。不过,施金龙没有试试就算了,从那时起,他的工厂开始招收残疾员工。

    施金龙很清楚残疾人在生活、工作中的种种不便,有的即使是上下楼梯,都很吃力,为何还要招收残疾员工?施金龙说,他很清楚,残疾人想找份工作有多难,他想给他们一个机会。

    对施金龙来说,残疾员工行动迟缓、做事效率低,这些都没关系,令他最头痛的是,他们流动性非常强,“很多残疾人都被家人保护得很好,很少出来工作。可以说,能吃苦的不多。”不少人来几天,试试就走,给他增加了很多额外的事情。

    有些残疾人留了下来,但有的身体比较虚弱,三天两头生病,影响正常的流水线作业;另外,一些残疾员工存在脆弱、敏感、自卑等心态,工作和生活中,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些,施金龙招人之前,都预料到了。

    施金龙的做法,很多人都无法理解。曾经有一个企业家跟他说:“我宁肯一个月2500招一个健全人,也不愿意花2000元请一个残疾人。”但对施金龙来说,招收残疾员工,并不意味着花更少的钱。

    工厂里有名聋哑员工,来自贵州,进厂3年了。每次一见到他,就会伸出两个手指,“我明白,他在提醒我,每个月要记得多给他两百元。”施金龙说。去年,这名员工找到他,提出月薪要涨两百元。其实,他的工资跟正常人一样。但考虑再三,施金龙还是决定,自己掏钱,每个月给他加两百元,将他留下来,“他有残疾,出去不好找工作。”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市妇联加入“新年新衣”温暖行动
下一条:快递单信息网上买卖 个人隐私成商品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