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市首座无障碍职工公寓背后的故事

2012-12-07 11:52 来源:泉州晚报 0

公寓里有专门的厨房,员工们把这里当成家来布置。

    心灵手巧

  一个竹棚、一块帆布开起裁缝店

    父母帮他联系了附近一位出名的老裁缝,他正式开始了学徒生涯。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许多老手工艺人,都担心绝技外传,对外人多少会留一手。刚开始,施金龙都是在打杂,并没学到什么。

    完全没有缝纫基础的他,为了学到真功夫,选择了住宿,在晚上勤学苦练。平日里,更是主动帮师傅家干家务活,为的就是能够给师傅留下好的印象,多学一点东西。

    眼明手快的他,很快掌握了缝纫技术。9个月后,他离开了裁缝店,决定自立门户。没有任何资金,一个竹棚,一块帆布搭上,店就这么开了。

    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做一件衣服,不过六七尺布,能省一寸是一寸。施金龙看准了人们的心理,下苦功夫研究如何更省布,而且由于他善于学习,款式新颖,生意越来越好。年底前一个月,结婚的人多,而且大家都想有套衣服过新年,他往往忙得一个月都没合眼。

    有一次,实在太困了,他边熨衣服边打瞌睡,结果一个不小心,把衣服烫破了一个洞!这是客户的结婚礼服,第二天就要来取了。施金龙吓得睡意全无,这可不是道歉赔钱就能解决的呀。他一个晚上没睡,一直在研究要如何补救。当晚,他提着灯,在碎布堆,挑出各种颜色的碎布条,连夜在破的地方钉成一朵花。没想到,这样一来,效果非常好,客户十分满意。

    类似的突发情况,屡屡被他巧妙破解,化险为夷,而且,从中他还发现了一些商机。由此,他明白了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应该面对现实,想办法变通、解决,怨天尤人于事无补。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市妇联加入“新年新衣”温暖行动
下一条:快递单信息网上买卖 个人隐私成商品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