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三轮”驱动再上新台阶 政府工作报告亮出2018年的新目标

福建日报   2018-01-12 08:41

­  近日,泉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

­  政府工作报告亮出2018年的新目标: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

­  创新驱动转型

­  作为我省经济总量最大地区,泉州肩负着经济稳定和产业转型的重任。泉州产业转型,要突出实体为本,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  巩固扩大传统产业领先优势。坚持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智能化改造、供应链整合、新材料应用等为主攻方向,建立适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需求库、企业后备库和高端转化平台;加快完善产业生态圈。鼓励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升级、主业扩张、兼并重组等方式发展壮大。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提升;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  延伸拓展重化产业链条。发挥联合石化、中化两大龙头的带动效应,吸引更多企业进入石化深加工领域,大力发展石化新材料和精细化工。加快现有装备产业整合提升,推进国家级特种机器人检测评定中心、嘉泰数控二期等项目建设。

­  2017年,晋华集成电路、中化乙烯等投资数百亿元的重特大项目强力推进,泉州传统、重化、高新产业等大项目投资总额分别达521亿元、730亿元和1089亿元,集成电路、半导体等产业发展迅猛。

­  2018年,泉州提出要继续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培育集成电路产业,力争晋华集成电路一期投产,构建“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材料-终端应用”全产业链;培育化合物半导体产业。抓好三安高端半导体等项目,加强与国家大基金合作建设泉州“芯谷”;培育石墨烯产业。

­  今年,泉州将持续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按“五个一批”要求滚动推进,实施在建重点项目423个、总投资8558亿元,力争开工项目70个、竣工70个,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400亿元以上。

­  古城新城并进

­  和经济体量相比,城市建设一直是泉州的软肋。今年,泉州决定在城市建设方面继续发力。

­  首先,要推进古城改造。

­  在改造中,原真性保护。在西街开展以危旧房屋修缮为主题的“点亮家园”活动,修缮中山路风貌建筑,挂牌保护669幢传统历史建筑;进行活态化利用。盘活古城公房、古大厝资源,科学布局本地文创产业,建设旅游集散和游客服务驿站,培育精品酒店群和非遗活态展示空间。重塑小山丛竹、一峰书院等原貌。

­  参加两会的代表告诉记者,今年泉州的古城改造,要继续突出润物细无声的微改造,古大厝要修旧如旧,古街巷活化保护。海丝新城加快环湾向湾生长,人气、业态、服务加速集聚;精心打造山线水线绿道,串起城市慢生活。

­  新城要更有现代感。组团式开发,加快推进东海、城东、晋东、台商区、北峰、江南等组团的片区开发和改造,培育新城核心区;体系化推进,加快兴泉铁路、福厦客专、泉厦漳城市联盟路、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东海通道、动车站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进度,完善环湾交通体系;标准化配套,加快完善市政设施,建成投用公共文化中心,进一步完善供电、供气、供水、排水系统。

­  提升文化软实力

­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多年来,泉州的海丝文化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高度肯定。

­  纵观泉州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因海丝泉州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应该转化为泉州强大的文化竞争力。为此,2018年,泉州将加大文化传承和保护,提升文化软实力。

­  坚守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坚持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化“家+文化”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机制化。争创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  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全力推动“古泉州(刺桐)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设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实施闽南文化保护示范工程,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

­  繁荣发展先进文化。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戏曲名家收徒传艺计划,全面普及公益性文艺惠民演出。培育动漫、创意设计、文物博物等新型文化业态。(记者 刘益清 何金)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安溪县蓝田乡:开展体验式教学 推动主题教
  • 金埭头 银岑兜 因华侨而远近闻名的村庄
  • 晋江市领导到陈埭镇检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