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区多个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升级 环境发生转变

泉州晚报   2018-01-11 21:10

­  灯光明亮、地面洁净,买菜就像逛超市,这是你印象中的农贸市场吗?日前,泉州中心市区最大的农贸市场——东美菜市场升级改造完成,和之前脏、乱、拥挤、嘈杂的旧市场相比,现在可谓是“脱胎换骨”。购物环境的大转变让周边市民连连点赞,不少人惊讶地表示:原来农贸市场也可以是这般模样!

­  市民买菜的环境变舒适了

­  最近几年,发生蜕变的不只是东美农贸市场,借助“创卫”“创城”的东风和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行的“泉州XIN行动”,市区多个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升级,环境发生转变,一个标准化农贸市场的新时代呼之欲出。不过,还是有一些农贸市场受困于先天条件或管理原因,仍在和“脏、乱、差”做斗争,这些农贸市场在整治时环境变好,可整治后却又很快恢复原样。

­  农贸市场该如何“脱胎换骨”?又该如何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原本“脏、乱、差”的农贸市场改造后变身“新、靓、美”,能否迎来经营的春天?对此,记者进行深入调查。

­  改造前的东美农贸市场

­  样本篇

­  东美农贸市场

­  投资千万元改造 既干净又亮堂

­  “这个市场变化太大了,以前地上都是脏水,现在又干净又亮堂,就像个大超市。”前日上午,用婴儿车推着小孙子的蒋阿婆到东美农贸市场买菜,她笑着说,改造前,她进市场买菜可不敢带小孩子,现在就不一样了。

­  东美农贸市场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占地面积约3600平方米,是中心城区最大的农贸市场,一直是周边多个社区的“菜篮子”。由于历史因素制约,市场硬件设施简陋,软件设施滞后,周边占道经营乱象屡禁不止,管理混乱。记者找到了几张东美农贸市场改造前的照片,铁皮屋顶下设施简陋,水泥板摊位上方是横七竖八的电线,地面通道湿漉漉,水产品摊位区更是污水横流,烂菜叶、鱼内脏丢弃在角落。

­  如今,东美农贸市场焕然一新,项目改造总投资1000多万元,由专业团队按照星级标杆农贸市场标准,历时4个多月打造而成。走进市场,令人眼前一亮,绿色的分类提示牌,白色的摊位面板,在各种光源的映照下,透着一股清新。干净整洁的地砖通道,不见垃圾污水,明亮透气的市场内也没有异味。市场内的摊位布局有讲究,位于正大门入口前方的是水果区和蔬菜区,中间的是肉类区和熟食品区,后侧的则是活鲜区和水产贝类区。各个摊位上的商品实行明码标价,摊主们穿着统一的绿色围裙,熟食品区的摊主还按“三防”要求戴上了帽子、口罩和手套,市场整洁有序。

­  云谷菜市场外的道路上遍布摊点

­  云谷小区菜市场

­  占道经营严重 便民摊点无人问津

­  在市区丰冠路,每当早高峰时,道路两侧总是摆满售卖青菜、肉、海鲜等食品的小摊点,导致道路拥堵。近日,记者来到云谷小区菜市场,只见丰冠路通往内沟河的道路两旁都是摊位,因道路原本就不宽敞,汽车、电动车和行人只能艰难前行。不仅如此,不少摊贩直接在路旁宰杀鸡鸭、处理海鲜,沿路都有异味,不少市民捂鼻通过。

­  据了解,云谷小区菜市场始建于1997年,系钢筋砼框架结构三层建筑。云谷小区内有1100多户居民,相邻的冠亚城市花园有四五百户居民,加上附近的群星广场、云谷花苑等小区的居民也大多在此买菜,顾客众多。由于摊位占道,一到早上七八点,赶着上班的居民、送孩子到幼儿园的车辆往往在这里被堵住。

­  云谷菜市场内部摊位经营者少

­  2013年起,云谷小区菜市场“农改超”,即将之前的菜市场改造成超市,只留下部分便民摊点。记者发现,市场内留下的便民摊点基本无人问津,倒是道路两侧摆满摊点。“在外面比里面的生意好啊,很多之前在市场里面的,现在都摆到外面来。”摆在道路旁的卖菜小摊贩坦言。走访中,不少市民表示,在道路上买菜比较方便,但也存在安全隐患。

­  记者从丰泽区相关部门了解到,云谷小区的便民摊点已经进行初步的沟渠清理,路面上的水泥也已经硬化,接下去的升级改造将要求路旁的摊点进行整改。

­  龙宫菜市场

­  改造后环境变好 市民购买欲增加

­  说起龙宫菜市场,不少市民想到的是光线暗、环境差的模样,去年,龙宫菜市场完成升级改造,如今敞亮多了。

­  近日,记者在龙宫菜市场看到,在路旁摆摊的小摊贩大多数已消失。走进市场,立即感到翻天覆地的变化,菜市场内的灯光重新配置,排水沟以及地面也重新处理,水果蔬菜区、肉类区以及海鲜区有了统一的片区划分。“菜市场重新升级改造后,我们购买东西的欲望增加了许多。”吴女士说,之前进菜市场,很害怕闻到海鲜的腥味,升级改造后,菜市场的异味基本没有了。

­  “虽然升级改造后,摊位的租金略有上调,但环境变好,生意也有所增加。”从事海产品生意的吴先生说,改造前,杀鱼之后的鱼腥味无法冲掉,现在排水沟重新清理后,改善了很多。据悉,龙宫菜市场的改造进行了软硬件设施的提升,包括对交易厅棚、卫生设施、地面及墙体、出入口及通道、给排水、供电、通风、消防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档口、保鲜、计量经营器具、管理服务设施设备的建设。

­  变化篇

­  投入资金分类改造 菜市场告别“脏乱差”

­  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资金从何而来?是满足于旧市场的“一亩三分地”租金收入,还是投入资金改造,凭借良好环境和管理服务吸引更多顾客,让生意更上一层楼?

­  事实上,在大规模对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动手术”前,中心市区尤其是丰泽区的农贸市场因普遍缺乏先天规划,“脏、乱、差”成了一个标签。街道、社区等相关管理人员对菜市场也是头疼,“脏、乱、差”难根治,一到卫生检查就是亮红灯。

­  去年上半年,丰泽区创新举措,对辖区19个农贸市场分类进行升级改造。相关部门和街道人员前往杭州考察当地升级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后感触很深,“原来农贸市场也可以这么高大上!”返回泉州后,相关人员根据各辖区农贸市场的情况特点分别提出了相关方案。

­  其中,东美、后坂农贸市场引入第三方专业团队投资,合作打造标杆市场;南埔、东湖等6个农贸市场则由担任业主的街道部门自筹资金实施整体改造;仁风等8个农贸市场,由于受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等因素影响,难以进行整体改造,考虑按照相对应类别标准,实施“对标找差”提升改造;对即将面临拆迁或丧失农贸市场规模的法石等3个农贸市场,因地制宜进行整改提升,等待周边配套齐全后,逐步引导市场退出。

­  截至去年年底,丰泽区19个农贸市场都已相继完成了升级改造,不少农贸市场“脱胎换骨”成了“新、靓、美”,即使一些部分改造的农贸市场,也基本告别“脏、乱、差”。

­  卫生防护升级让居民买菜更放心

­  菜市场环境好了 摊贩生意也变好

­  “老方,你菜摊子上又没剩什么青菜了。”“是啊,剩下这几把青菜,便宜卖了。” 日前的一个中午,市区后坂农贸市场蔬菜区的摊贩老方已将蔬菜卖得所剩无几,准备收摊回家。

­  老方是一名老摊贩,在后坂菜市场卖青菜已有10多年,不过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在菜市场外面的临时摊位上卖菜。“以前菜市场环境差,很多顾客都不愿意走进市场,外面摆地摊比菜市场里生意好。”老方说。

­  去年7月1日起,后坂农贸市场开始升级改造,其间市场外设置了摊位临时安置点。仅用50天便完成了“闭关改造”重新营业,市场从原有面积700多平方米扩建到1696平方米,摊位数量增加了近一倍,而且也把众多像老方这样在菜市场外的临时摊贩收纳进来。老方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他发现,菜市场环境好了,顾客也增加了,加上自己卖菜时间长,老主顾多,生意比之前更好。

­  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后,随着而来的现实就是摊位租金有所增加,有人担心,这方面的成本增加会不会转嫁到菜价上。东美农贸市场的摊贩老杨说,他们卖菜一直都是薄利多销,现在农贸市场环境变好,顾客增多,菜也好卖了,菜价并没有上涨。

­  公平秤让市民买菜不用担心缺斤少两

­  农贸市场整体蜕变 买卖双方都舒心

­  多个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都带来了立竿见影的变化,记者了解到,中心市区改造过后的几个农贸市场虽然增加了摊位数量,但基本是全部租赁,甚至“一位难求”。

­  “改造后,灯光亮了,人流多了,摊位整齐了。市场‘大整容’后,我们做生意的心情也好了。”东美菜市场卖肉的摊贩老吴笑着说。

­  华大街道南埔农贸市场是拆迁临时安置后形成的,基础设施薄弱,多次卫生考评上“黑榜”。经过改造环境焕然一新,现在市场地面干净整洁,摊位摆放有序。

­  霞淮社区农贸市场是一个全开放的老旧菜市场,社区居委会筹集资金进行修缮,按准农贸市场的设置,启动整个改造项目。“一个月的时间,投资30多万元,完成对菜市场的升级改造,基本达到统一遮阳棚,归行划市,让这座老市场重焕生机!”社区居委会主任李龙海说道。

­  管理篇

­  政府牵头 创新市场改造升级

­  农贸市场“菜篮子”工程关系民生,去年“城区部分集贸市场提升改造”被市委、市政府列入泉州“XIN”行动首批十大项目之一。市商务局牵头制定的《泉州市中心市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称,计划利用3年时间对中心市区的12个农贸市场分类进行升级改造,并逐步带动中心市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全覆盖,去年由市级补助的7个农贸市场完成升级改造。

­  在《方案》的改造事项中提出了不少创新之举,如为拓宽社会资本参与农贸市场建设的渠道,将建立投资保护机制和出台扶持政策,鼓励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实现多赢;提升农贸市场的综合服务能力,在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过程中引入“互联网+菜市场”理念,搭建网上商城,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推广农贸市场小型化、便利化、街区化等新型业态,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  此外,为破解农贸市场改造投入难的问题,将坚持把农贸市场建设作为基础性、公益性的民生工程,建立公益性保障机制,持续加大对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政府性资金投入;对列入改造的农贸市场,按照不低于投资额的30%、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50万元进行奖补,区级政府按照不低于市级标准1∶1的比例配套给予奖补。农贸市场按标准化实施升级改造,验收实行标准化量化打分,对达标的农贸市场由市商务局统一命名并动态监管。

­  据悉,今明两年还将有数个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

­  完善制度 加强软件方面管理

­  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后,硬件环境变好了,但如何实现顾客购买量增加、商家销量收益提高的良性循环?这就考验着软件方面的管理服务水平。

­  新型农贸市场改造工作从市场的基础设施,到管理保洁制度均有大动作,在几个市场的入口或显眼位置,市场导购图、经营管理制度都已上墙公示,而市场入口的公平秤和食品检测室也能为市民到市场购物提供保障。

­  农贸市场的卫生问题一直为人诟病,完成改造的市场在卫生方面都下了大力气。市场方面增加环卫工人,并设置多个大垃圾桶,每个摊点前配一只小垃圾桶,由摊点自行收集垃圾。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同时,每晚收市后,统一进行清洗消毒。

­  定位于标杆市场的东美和后坂农贸市场经营目标是智慧型农贸市场,各摊位食品须明码标价,统一配置精准的电子秤,可追溯三年内的交易记录。每天检测室都将对各类食品进行抽检,让居民们放心进农贸市场购买。居民买菜时,可通过各种方式便捷支付。

­  业内人士苏先生表示,相比路边地摊,农贸市场的商品有质量安全保障,而相比超市卖场,农贸市场的商品有价格优势,而且农贸市场有天然的靠近居民小区的地理优势,可以说只要经营得当,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将迎来春天。 (记者 苏勇 黄枫 文/图)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安溪县蓝田乡:开展体验式教学 推动主题教
  • 金埭头 银岑兜 因华侨而远近闻名的村庄
  • 晋江市领导到陈埭镇检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