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西街东段分时段限行常态化 千年古街悄然转身(图)

泉州晚报   2017-11-28 19:54

­  周围交通路网不完善

­  居住在西街的张女士说,对于西街限行,很多居民都很欢迎。目前西街有“小黄人”、“小白”,基本能满足居民、游客出行需求。不过,西街的不少居民有私家车,限行后,只能在夜间10点后才能进去,出行有些不便。

­  她说,西街北侧有三条主要巷子,分别是裴巷、新街、台魁巷,因道路狭小,都不能进车,爱国路虽然比较宽,却是断头路,如果能打通就可以解决小车进出难题。

­  至于西街南侧,她认为,这一带的个别巷子稍微宽些,通车压力小一点,但是通政小学周边的交通压力大,部门需要加强疏导。

­  西街需要发展更多有泉州特色的业态(张九强 摄)

­  对策

­  培育合适业态 留住泉州味

­  除了限行,近年来,泉州市不断探索,期待古老的西街能在适度商业开发与业态升级中,留住乡愁、延续文脉,令这条千年古街,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  细化经营业态发展方向

­  泉州市出台了《泉州西街(钟楼至新华路)经营业态管理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扶持鼓励经营项目5项,包括销售泉州特色文化创意商品、依法经营的实体书店、从事地方特色小吃、古城特色产品的零售经营,以及泉州文化传承人、手工艺人开馆授艺等;倡导鼓励经营项目9项,包括特色服饰的加工、制作、经营,地方特色产品、工艺品的零售经营和DIY体验,旅行社散客接待、旅游咨询服务、景区门票销售,茶具及配套零售,民俗宗教用品、素食经营零售,文具、邮品、明信片,休闲饮品店,老字号传统名中药,民宿、家庭式旅馆。对于现代服饰、珠宝玉器、电子产品等与西街传统商业文化和风貌不符的经营项目,也明确表示不鼓励不倡导。

­  “精心培育千年古城发展合适业态,让古城‘见人、见物、见生活’,是打造泉州古城保护3.0升级版的目标。”泉州古城办副主任黄团峰表示,西街东段限行以后,游客逐渐增多,业态升级的需求迫切。目前街区业态也在市场推动下进行了一些有机更新,不少文创旅游业态入驻,不适合的业态逐渐淘汰。“希望通过业态鼓励措施,引导具有泉州地方特色、有古城文化底蕴的业态在古城生根发芽、良性健康发展。”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晋江召开和敏院区项目建设及运营筹备工作汇
  • 多方协同 全力防御强降雨
  • 2025特步晋江马拉松赛12月7日开跑 首次采用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