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西街东段分时段限行常态化 千年古街悄然转身(图)

泉州晚报   2017-11-28 19:54

­  数据

­  8天40万人次游玩

­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是西街限行后迎来的首个旅游黄金周。据市旅游局专项监测数据显示,长假8天西街人流量突破40万人次。

­  “泉州古城文化已然成为一大特色。”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泉州以西街为代表的城市古街巷休闲游日益升温,这得益于西街实行限行后,文化体态得到凸显。同时,长假期间,市旅游局、市古城办均在西街组织开展多场文化活动,先后吸引数万游客参观、体验,聚集了不少人气。

­  不足

­  现有业态不匹配

­  走访中,记者也发现,西街现有业态与历史文化老街的气质不太符合,一些现代服饰店、餐饮店不利于打造文化街区形象。此外,一些非机动车乱停乱放,周边交通路网不完善,给周围的居民出行带来影响,也影响了古城的形象。

­  商铺缺乏特色和文化味

­  泉州古城办对西街的商铺进行统计,数据显示,西街(钟楼至新华路段)共有商铺(包括沿街自住房及其他用途房屋)250多家(户)。经营业态以零售和餐饮为主,其他主要为自住房、金融、通讯、便民服务等。零售主要包括时装鞋服、食杂百货、香烛佛具、地方特色食品、鞋业、钟表等,餐饮以休闲饮品、部分老字号小吃为主。

­  “西街的业态比较零散,特色不够明显,文化类业态偏少,给游客体验的项目更少。”泉州古城办文化组副组长李伟才表示。

­  在西街经营润饼皮老店的傅国忠说,西街限行后,生意比之前好多了。他认为,西街不能只局限在道路的限行,还应该关注商贸业态,让西街真正长久地“活”起来。西街一些店面、房屋老旧,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存在占道经营,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改善。

­  非机动车停放无序

­  西街限行之后,只有电动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能通行,但这些车辆经常停放无序,有碍观瞻。

­  一些店前,电动车横七竖八,随意停放。在开元寺大门前,经常有不少载客三轮车占据广场候客。

­  住在附近的杜先生说,限行之后,机动车没了,电动车和自行车却多了,希望相关部门可以考虑施划一些非机动车停车位,引导市民有序停放。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200余名小将展白鹤拳风采 永春县中小学生武
  • 永春双“首”齐发!全省首家林业产业研究院
  • 泉州火车站网约车新址“上新”旅客服务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