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泉州的商铺当年人气 不逊今日浦西万达
“九间”已没有昔日的人气与繁华
四大商场
繁荣一时
杨晓生外公家原有的店铺是中山路54号,位于“九间”的正中间。老人家原本在那里开了一家嫁妆店,专门销售皮箱、梳妆盒、脸盆等新娘所需要购买的嫁妆,临解放前被政府以1000元的价格收购。
至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山路一带渐渐形成“九间”。实际上,“九间”名为泮宫百货商场,是当时泉州四大国营百货商场之一。其他三大国营商场是开元百货商场、南门百货商场和建成百货商场。
“住在市中心的人大多到‘九间’购买东西,北段的人则大多到开元百货商场。不过开元百货商场存在的时间不是太长,后来为保护文物,商场就取消了。南门以及晋江、石狮一带的人则大多到南门和建成两个商场去买东西。”杨晓生说,“九间”的繁荣也与旁边中菜市场的繁荣不无关系,当时中菜市场就在如今的泮宫内,很多人逛完市场后也会顺便逛一下商场,看看有什么需要添置的生活用品。
扬名海外
华侨托人来购物
“九间”的前身是东方红百货商场,据称当时的店面实际上有“十七间”,长度达70多米,从中山路36号一直到68号(皆为双号)。
鼎盛时期,“九间”的闻名程度甚至传到了海外华侨那里。据说,当时有很多华人华侨特地写信让在泉州的家人帮忙在“九间”买东西寄出去。想必老泉州人一定都能回忆起来,当时群众要买一针一线,只能到“九间”,经常深夜关店了还有人来敲门要买东西,因为别处实在买不到。
九间写生(罗立人 绘)
“九间”拆散
繁华往事成记忆
改革开放以后,“九间”这样的传统老店也经历着历史的考验。
上世纪90年代后期 ,由于附近其他一些超市的冲击以及中菜市场拆迁,逐渐带走了“九间”的人气,“九间”日益走向衰败。但“九间”的17个店面一直“顽强”地保持到1997年。
据媒体报道,当时的17间店面并非全部是租赁型的,有一大部分产权归华侨。当时,店面由房管部门代管,由其向“九间”收取租金后转给业主。1997年11月,一位华侨业主首先收回了自己拥有产权的4个店面。后来,各业主陆续收回店面,直到2001年底,只剩6间,其中4间属于租赁的,只有2间产权属于“九间”自己的。
2006年7月27日,“九间”的一间店面,因骑楼天花板上的电线老化而发生火灾,二楼多间房屋付之一炬。此后,“九间”翻建,重新营业。
如今,重访“九间”,大多数店铺已转为私人租赁或自有经营,服装、鞋店、精品店、珠宝店是其主营方向。不是老泉州人,不仔细打听,已经很难知晓,那里曾有过那样辉煌的历史。不过,老泉州人路过时,总难免一回头,那里,有着一段历史,一段记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