迥园故事曾记否 辛亥乡贤谱传奇

鲤城微事   2018-06-13 09:42

  到市区庄府巷,只要一提蒋氏古厝,热心的大婶或阿婆会手往小巷一指并告诉你:“喏,往前直走,看到挂着牌子的,就是那家。”在这一带,蒋以麟故居几乎人人皆知。

  蒋以麟,又名以琳,常泰街道树兜社区人,1890年出生,幼年在村塾读书,13岁时随父亲蒋报策到印尼泗水经商,后与友人合办艺林国货图书公司。1906年,蒋以麟在泗水参加反清组织洪门会和光复会,后加入中国同盟会。

  迥园古厝 记录荣光

  位于金鱼巷的蒋以麟故居,原本是清初著名诗人丁炜的府第,几经易主,最终于上世纪20年代被蒋以麟购得。这座大厝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坐南朝北,二进三间张,硬山式屋顶,有前埕、围墙,西边有护厝,后有一花园。古厝大门内有石铺的内庭,走过内庭,是蒋家人供奉祖先的祠堂,往左穿过一条小巷子,就来到后花园。

  后花园与前厅以一墙隔开,墙体筑有一圆形门,红砖镶圆,在一片古朴素雅中更显韵味十足。这种门被称之为“月洞门”,门上嵌有一石匾额,刻着“迥园”二字。迥园是一微型园林山水,占地约200平方米。园内筑有亭池假山,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假山全叠太湖石,周围还种植竹林花草,园景以池居中,石拱桥跨之,池北还有一亭,亭柱刻“风篁类长留,流水当鸣琴”诗句。

  1968年,在蒋以麟去世后的若干年,古厝年久失修,大厅梁柱几欲垮塌,当时蒋家经济困难,只好把后花园卖了。世事变迁,当年被出售的后花园上已有房屋建成,从金鱼巷前去参观,只剩一小通道可至后花园,通道的“月洞门”依在,门顶的“迥园”二字尚存,无言见证着蒋家过去的革命荣光。

  辛亥革命 共和之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民族沉沦深水火,兴亡义愤激群英”。在孙中山革命精神的感召下,鲤城爱国华侨积极投身革命洪流。

  在海外目睹殖民者奴役的苦难,蒋以麟深感国家兴衰与华侨命运息息相关,他敢于率先向百姓慷慨陈词: “同胞们,共起革命吧!把清朝推倒。”蒋以麟于1908年和1910年先后两次回国开展革命活动。1911年受泗水中国同盟会委派回国,在泉州与许卓然、陈仲瑾、黄中流等一起进行秘密工作。同年10月间,泉州地区各同盟会组织成立统一领导机构,蒋以麟被推举为正会长。

  随着革命形势的深入发展,泉州革命党人越来越意识到建立一支革命武装的重要性。为此,蒋以麟积极筹集资金,从广东购买大量军械,装入棺材偷运入泉,藏在东门外东禅寺中,还通过荷印泗水同盟会机关支持革命。

  1911年11月7日,光复泉州的革命斗争在晋江重镇安海首先发起,两天后,省城福州光复;14日,厦门岛光复。消息传来,士气大振。泉州同盟会在西隅学堂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立即起事响应,但仍希望和平解决。11月17日,蒋以麟亲自与清朝泉州驻军统带唐万胜谈判,迫使其宣告反正,泉州遂于1911年11月18日宣布光复。

  投身杏林 传奇一生

  辛亥革命胜利后,蒋以麟淡泊名利,1913年返回泗水经商。后来,被泉州华侨公会推选为理事长。

  1920年,南北军阀混战,泉州民军、土匪乘机骚扰劫夺,各地民众纷纷组织自卫。蒋以麟应邀回乡,组织以树兜乡团为核心的晋南联乡保卫团,先后抗击民军汪连部和黄则举部,并支援晋-阳乡团打退福埔著匪陈托的侵扰,地方渐趋平静。翌年蒋以麟再返泗水。

  1924年,蒋以麟募集侨资,参加福建省政府主持的官商合办莆(田)泉(州)漳(州)龙(溪)公路公司,先行开辟漳泉、漳厦公路。1926年,北伐军入闽,统治福建的北洋军阀周荫人部败逃,公路公司解散,所投资金化为乌有。蒋以麟只好重返泗水。由于蒋以麟倾其所有赞助辛亥革命,此时已无力重建企业,只好在泗水华侨商会当文牍,靠薪金维持家计。

  新中国成立后,蒋以麟回到树兜,投身杏林,从此不问世事,一心治病救人,人们敬重这位拥有传奇一生的乡贤,至今对他津津乐道。1953年,蒋以麟应中国科学院约请撰写有关辛亥革命回忆录,后将书名改为《辛亥革命泉州光复记》。

  虽然蒋以麟后以中医为业,但他的后裔却大部分从事教师工作:整个家族共约100人,家族有过半人员教书育人,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教师。蒋以麟故居虽已鲜有人居住,但古厝默默竖立,静默讲述着共和荣光的传奇一生,也见证了蒋氏这一家族过半人员从事教育的光荣。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安溪县蓝田乡:开展体验式教学 推动主题教
  • 金埭头 银岑兜 因华侨而远近闻名的村庄
  • 晋江市领导到陈埭镇检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