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精于勤夺天工 艺成于思广授业

鲤城微事   2018-05-28 09:55

  披瓦覆壁筒屋面、飞燕戬尾屋脊,“出砖入石”墙体,堆砌的水车堵,色彩斑斓的镜面墙……座落在江南街道亭店社区的杨阿苗故居,以“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鲤城)”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蒋钦全正是该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对于闽南人,特别是客居在外的闽南人来说,红砖厝、燕尾脊正是那挥之不去的乡愁。从石雕“转战”古建筑,蒋钦全经营一家古建筑公司,其负责营造、设计的工程遍布海内外,让游子乡愁有所寄托,也进一步弘扬了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与红砖文化。今年5月16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由鲤城区选送的蒋钦全名列其中。

  出身名门,从石雕转“战”古建筑界

  1958年出生于石雕技艺世家的蒋钦全,是泉州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第六代传承人,也是清代蜚声八闽的“蒋源成石匠铺”第六代传人。清道光年间,其先祖蒋山斗在福州城内开了间名为“蒋源成”的小石铺,专事石雕技艺,并请江苏一姓武的清朝状元题写“蒋源成石匠铺”店匾。从此“蒋源成石匠铺”生意兴隆,石雕作品遍及台湾、东南亚地区。

  “蒋氏石匠铺”传承到蒋钦全父亲蒋建发手里之时,因蒋家石雕技艺精湛,1976年11月参加建造“毛主席纪念堂”中的门廊、门厅及大立柱石的安装;1979年参加承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这也是蒋氏一门石匠艺人里迄今享有的最高荣誉。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蒋钦全自幼耳濡目染祖辈、父辈的石雕艺术,深受熏陶。上世纪70年代初,年仅13岁的他在祖辈的精心传教下,学习石雕基础技艺。凿起锤落中,蒋钦全在石雕业界开始崭露头角,其作品大者雄伟壮阔、气势磅礴,小者玲珑剔透、极具灵气。中国当代古建筑大师杜仙洲曾不吝赞誉:“凿刀似毛锥,落笔便生风;造像出神采,全凭意匠功。”

  出于对闽南传统红砖建筑的喜爱,1998年,蒋钦全开始“转战”古建筑界,不懈钻研古建筑各类营造技艺。

  师从名匠,创新传承闽南文化

  涉足古建筑行业后,蒋钦全先后师从王为尧、张由芳、杜仙洲等名匠大师,潜心研习,对仿古建筑营造和文物建筑修缮深谙其道。

  蒋钦全对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精益求精。为进一步提升技艺水平,他系统研究学习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知识,同时开始涉足园林古建筑业,承揽营建古建工程。自2002年起,由他亲自设计或主持设计的古建筑工程及石雕工程遍及海内外,在业界享有良好知名度和信誉度。

  十几年来,他主导营造的元妙观、西湖公园“刺桐阁”、江苏昆山慧聚寺等工程,广受称赞;主导修缮的龙岩永定土楼承启楼等国家级文物建筑,传承演绎了闽南传统红砖建筑文化。

  作为泉州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蒋钦全还得到了中国当代古建筑和文物保护界泰斗罗哲文大师的赞许与认可。2011年,蒋钦全得以拜入罗哲文大师门下学习,大师亲书“班门勤练斧,立志赶公输”的师训,勉励他承先启后、奋发有为。自此,蒋钦全的传统古建筑营造技艺突飞猛进,实现了质的提升。

  2013年,蒋钦全获评2013乡土文化年度人物,站在颁奖台上,他说:“技精于勤,艺名于文……要为传承、发展泉州红砖建筑文化而不懈努力。”

  传道授业,悉心培养古建艺人

  为薪火相传,打破传统技艺秘笈“不足为外人道”的规矩。2011年,蒋钦全成立“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习所”,招收有志于闽南传统建筑技艺的人才;编撰的《闽南传统建筑营造工法技艺传习要略》,广为流传并被有关院校教学采用。

  “建筑是有形资产,而文化是无形资产”。在《中国古建园林技术》《泉州建筑业》等刊物杂志和相关网站上,蒋钦全开诚布公地介绍讲析学术论文和技艺,将毕生所知所研所思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公之于众、传授给后生。

  2015年底,“中国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研习基地”落户泉州,作为该基地的负责人,蒋钦全说:“我愿继续不遗余力,发扬闽南传统建筑的营造技艺。”

  “他创立‘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营造技艺传习所’,为传统建筑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将闽南传统民居推广至海内外。有闽南人聚居的地方,都能见到红砖传统民族建筑……”2013年年底,在央视“乡土盛典”乡土文化十大风采人物颁奖典礼中,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以资深评委身份宣读颁奖词,向观众推介蒋钦全。四十余载的茹古涵今、与时俱进,蒋钦全苦心钻研闽南石雕传统手工技法和创作技法,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泉州传统红砖建筑营造技艺和文化,为继承和发扬闽南传统文化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来源:泉州晚报 泉州网 福建电视台都市频道)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安溪县蓝田乡:开展体验式教学 推动主题教
  • 金埭头 银岑兜 因华侨而远近闻名的村庄
  • 晋江市领导到陈埭镇检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