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女服饰千年的奇装异服 闽南那一抹动人风景

福客民俗网   2013-07-08 15:49

  一、惠安女服饰存在的历史背景

  (一)历史原因

  据民族学家和考古学家研究证实,福建土著民族为闽越族。史书记载,闽越族显著的文化特征是——在物质文化方面有:水稻种植,喜食异物及蛤、螺、蚌等水产品动物。发达的葛麻纺织业,使用石锛和有段石锛,精良的铸剑术。善于用舟,惯于水战,营造“干栏”建筑,大量烧用几何印纹陶器和原始青瓷器等。

  在精神文化方面有:操有鲜明特点语言,流行断发、文身和拔牙习俗,保留浓厚的原始习俗,崇拜鬼神和蛇图腾,实行崖葬等。

  文化特征的形成与当地生存环境和人们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惠东今日存在的这些习俗,似乎可以或多或少找到其先民文化遗存的答案。

  印纹陶文化产生于原始社会晚期,发达于商周,衰弱于秦汉。它与百越民族的形成、发展和消亡的历史是相符合的,故这种文化被认为是百越民族典型文化特征。闽越为百越民族的一类,几何印纹陶,同样构成先秦时期闽越文化的特征,故认为福建古代民族是有根据的,惠东古代群亦属闽越族分布区之一。

  据考古资料证明,惠东开始有人类在十地上聚居、生息,开发的历史已相当悠久。祟武的大乍山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岩石土坡间的40X30米的范围内散露多种陶片及已风化的属于人类食后抛弃的蚧蜊壳,文化堆积层厚约1米。遗址在1985年山省文化管会和县联合进行文物普查发现,采集了石刀、残石锛和不少陶片,此后又得陶片百余件,可辨的器形有斧、缸、罐等,陶质多为红、橙红、黑色陶,纹饰有篮纹、绳纹、斜线纹、云霄蚊和附加堆纹等。经鉴定分析属“闽越文化型”,说明闽越族的人,曾居住在祟武海域这一带。而这一族群是今日惠东人,今日惠东人是古代闽越的遗民。

  此外,如前文提到,大海提供了惠东一带渔民的衣食之源,他们在与大风大浪的搏斗中,练就驾驭的本领和勇敢的性格,这与古代越人“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如出一辙。文身、凿牙显然已发生了变化,这也是历史发展所必然的。但其遗风尚存,目前惠东民俗中最有明显特色的是:显性历史文化即服饰、隐性文化即为妇女长住娘家的婚俗。

  探讨惠东人的族属,从考古资料和民俗资料看,大多学者都认为闽惠古代住良为闽越人,在这方面已取得较多的共识。现在从民俗学来探讨族源,应有古代和现代之分。古代越族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已有很大的变化,百越族人在汉代已开始消失,大量溶入汉人之中,福建情况也不例外,惠东情况亦是如此。古代闽越人已成为今口福建汉人中的一个主要来源。

  可是人们不禁要问:如果说惠东人是汉族,为什么邻近如北边渊州湾上的仙游、莆田;南边泉州、湾下的晋江、南安他们也是汉族,但并不见有如惠东人这些特别的习俗?

  这确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有计划地深层地再发掘再发现地下更多具体历史资料和实物,对其习俗进行分析比较。

  (二)地理位置也是影响惠东服饰的一个重要因素

  惠安女们生活在惠安东南部,惠安地处虽然和宝岛台湾隔海想望。但,它是福建省开发置郡较晚的地区。特别是崇武、大乍、净峰、小乍均处在环海的半岛上,是一种海岬的位置,在地理位置上具有隔绝性。

  我认为惠东妇女服饰的起源应是一种纪念本族历史文化象征,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以弱势群体无意识的形成泛散而上的。惠东妇女服饰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五一”高速免费通行 泉州高速交警发布安
  • “五一”小长假 泉州市区各大医院开诊信息
  • 安溪:从“忧居”到“优居” 幸福感“就地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