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教育 > 泉州教育资讯 > 正文

来海都甲第书院与名家一起撒欢儿 趣享书法时光

2015-05-19 10:37 来源:闽南网 0

  闽南网5月19日讯 谁能料到,成就汉字字体演变的推动力竟是“惰性”!上周日上午9时,王志安老师在海都甲第书院开讲,他分析,古代的“小篆”又难写又慢,在惰性的驱动,汉字演变出了“隶、楷、行、草”等字体。

小朋友们听得可认真了

小朋友们听得可认真了

  这独特的观点,令30多位小记者和书法爱好者觉得特新奇。身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王志安,还是泉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以及南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他说,人们懒得爬楼梯,才发明了电梯;懒得扇扇子,就发明了空调……同样,懒得写繁复的汉字,才演变了各种字体。

  课堂上,王老师还讲述了各式精彩的小故事,不知不觉之间,小记者和书法爱好者们,都坠入生动的书法世界,令人回味无穷。不少读者问起该如何报名参加甲第书院书法精品课程,获得书法名师量身定制的书法课呢?欢迎对书法有兴趣的读者,拨打95060或18965509982来咨询、报名,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教育专刊官方公众微信号“海都好学堂”。

书法家王志安现场示范

书法家王志安现场示范

  成功是努力得来的

  丰泽二实小三年三班 苏伟杰

  指导老师:郑秋萍

  上周日,我很荣幸参加了海都甲第书院的活动。

  王老师先给我们讲汉字的演变,从小篆、隶书,到楷书、行书、草书。而后,他讲了著名的书法家钟繇、王羲之与他儿子王献之的故事。钟繇在书法学习中,不分白天黑夜,有空就写,晚上休息时就用棉被当作纸张,时间长了,手指头穿洞棉被。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写字把18个大水缸里的水写光了。他们的成功都离不开勤奋。

  听了这些书法家的故事,让我明白了要学好书法,最关键的是勤奋,还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成功。

  趣闻书法典故

  晋光小学二年五班 黄悦铭

  上周日,著名书法家王志安老师在甲第书院,跟小记者分享了书法家的轶事趣闻。

  老师分享了最早“题壁”的师宜官、开创“飞白”的蔡邕,还有能“洞穿棉被”的钟繇……其中,汉代书法家蔡邕的故事很精彩,传说他去河南嵩山学习书法,竟然在山洞里捡到一本书法秘笈,由此发明了书法的“飞白”。飞白是指书画的干枯笔触部分,也就是毛笔写到墨快没有了、比较干枯的线条笔画。而“洞穿棉被”的钟繇,学习书法30多年,晚上睡觉前,他都把被子当成纸来不断练习写字,导致被子破了很多洞,这个故事说明他非常刻苦学习。

  王老师讲的书法家的趣闻非常精彩,让我对书法有了新的了解。

  珍贵的一堂课

  丰泽三实小三年三班 李茹韵

  又是一个晴热的星期天,上周日一大早,我迫不及待地来到海都甲第书院。

  王志安老师从“四大楷书”的名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开始讲起,介绍了他们的著作及书法。我印象最深的是,柳公权提出的“心正则笔正”,也就是所谓的“字如其人”。

  随后,他还介绍了许多著名书法家的成才之道,其中,“墨池”的故事令我明白,想练好书法,就必须下苦工夫学习。这下,我才懂得原来要想学好毛笔,就要持之以恒,从小就抓紧,才能到达目的地。

  【预告】

  史上狂草家故事

  主讲人:张聪明

  时间:本周六(5月23日)下午3点

  地点:泉秀街恒祥大厦16楼海峡都市报甲第书院

  “草圣”张芝是东汉的名士,他最先开启士大夫热衷书法艺术的先河,成了魏晋书法家的偶像。以他为代表的草书家,甚至不惜抛弃仕途,献身草书艺术,从而显出崇高的艺术热情,这种人生价值选择也极大影响了东汉学子。

  在草书的世界里,还藏着多少张芝一般的精彩故事呢?周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泉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张聪明老师,将到海都甲第书院,给大家带来精彩的书法课——《史上狂草家故事》。

  届时,20名小学生可以免费到现场听课、互动,当然,如果您已报名海都小记者,可以优先报名哦!(海都记者 林继学 夏鹏程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海都甲第书院“书法精品课” 首秀第一课由书法名家洪光辉担纲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