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福建 > 三明 > 三明新闻 > 正文

伍成康关于三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2014-01-14 11:09 来源:三明网 0

  二、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市委八届七次全会以及省、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突破口,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加快产业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全力推进三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201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外贸出口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5‰以内,完成省里下达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及主要污染物减排年度任务。为顺利实施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抓龙头建集群,提升产业综合实力培育壮大产业龙头。把“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一是做大做强工业龙头。全面落实《三明市工业产业链拓展延伸实施方案》,支持重点骨干企业通过联合重组、高位嫁接等方式,快速扩张,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引导小微企业围绕龙头协作配套,拓展延伸产业链,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加快推进三钢离心球墨铸铁、中节能环保产业园、永安钛产业等144个产业链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建成投产50个项目,6条产业链实现产值1950亿元以上。深入实施企业技改三年工作方案,重点抓好永安汽车轮毂精密轴承、尤溪永智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宁化长宁30万锭棉纱等376个投资千万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确保200个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推动产城融合,促进园区集约化发展,确保年内全市15个重点工业园区新增开发面积1.3万亩,完成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82亿元。打好钢铁、水泥产能化解主动仗,延伸冶金产业链条,提升做大水泥产业。加快稀土、铅锌、煤矿等资源整合,推动资源集聚,培植产业新亮点。二是加快服务业增量提质。重点推进120个市级三产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30亿元以上,新开工50个项目,55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依托日益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大力发展甩挂运输、多式联运,推动兄弟物流、远吉物流、名成冷冻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推进生态新城物流园、海西农产品仓储物流基地、钢材市场期货交割库、建宁闽赣建材物流中心等26个重点物流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完成投资30亿元。重点加快林业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林品汇”网上商城、海鑫钢网、海西花卉、大田茶叶、中工信联备品备件等电商平台建设,推进我市特色大宗产品销售线上、线下双线并进。争取启动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前期工作。依托向莆铁路开通,大力发展动车旅游经济,壮大泰宁旅游龙头,建设三明旅游集散中心,打造特色旅游板块。重点推进沙溪百里画廊休闲旅游开发、三明郊野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泰宁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等项目,确保年内实现接待游客、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6%以上。大力推进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努力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床位数。积极推进健康消费,发展体育休闲产业,重点抓好三元格氏栲健身休闲基地、大田三泉矿山服务中心等健康养生项目,构建集疗休服务、健康管理、健康保险等一体的健康服务产业。三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围绕高优粮食、绿色林业、精致园艺、生态养殖和现代烟草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20条农业产业链,力争368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产值300亿元以上。实施千亿现代农业产业跨越发展行动计划,抓好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永安现代农业示范区和11个省级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建设,办好天天林博会,推广三明茶业公共品牌“尚书品”。加快推进年度投资10.5亿元的明溪黄砂坑、尤溪兴头水库等23个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四是推动产业科技创新。抓好各类创新资源布局,力争全年实施70个以上科技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海西分院等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2%以上。

  强化要素保障。一是帮助实体企业渡难关。落实好困难企业“一企一策”,及时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用地、用林、用工等具体问题,把国家、省、市出台的扶持政策100%落实到位。加大甲供甲控力度,同等优先采购本地名优产品。二是创新金融服务。积极引进浦发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和社区银行。引导金融机构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创新信贷品种,增加有效资金供给,力争全年新增银行贷款150亿元。加强企业上市培育和辅导,力争年内有1-2家企业上市。加快海峡股权交易三明运营中心建设,为企业搭建新的融资平台,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债券融资工作。三是加强用工用地服务。落实缓解企业用工短缺做好用工服务十二条措施,全年举办劳动力供需见面会85场,实现就业1.66万人以上。保障发展用地,确保获批新增建设用地3万亩以上,力争工业用地利用低丘缓坡地达70%以上。

  (二)拓展投资消费,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在扩大投资总量的同时提升投资效益。一是抓重点建设。实施深化“五大战役”重点行动计划。突出抓好300个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确保年度计划投资完成400亿元以上,开竣工项目达180个以上。继续开展重点跟踪项目点评,改善考评机制。二是抓项目前期。围绕交通、能源、市政、水利、信息、环保“六大提升工程”,集中力量突破项目报批、征地拆迁、资金保障等关键环节,重点抓好浦建龙梅铁路、长泉铁路、湄渝高速中仙至坂面段、机场等5个高速互通及连接线、三明核电、西气东输三线龙岩——三明——南平输气支干线、池潭电站扩容、青鸟世纪中博机械城等一批交通、能源、产业项目的前期工作,部分项目年内动工建设。三是抓民间投资。实行负面清单管理,破除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的制度障碍,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通过产业基金、股权置换、特许经营等途径进入交通、能源、信息、市政公用、社会事业、金融、商贸流通等领域,适时将一批重大财政资金投资建设项目向民间资本公开推介。四是抓“三维”对接。认真研究115家央企、500强民企、500强跨国企业的投资规划和动向,围绕产业链、资源等策划一批项目对接。央企对接力争引进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12个,动工6个;民企对接力争签约合同项目120个,动工60个;外企对接力争签约外资项目30个,动工12个。

  深挖潜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把扩大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心和主要着力点。一是增强居民消费能力。通过健全工资收入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落实低保标准与最低工资标准挂钩的调整机制、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等,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不断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二是大力优化消费环境。通过改善供给质量激活消费需求;建设并经营好各县(市)公路港项目,形成区域物流、仓储中心;完善城市商业配送网络,发展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等直销模式;加快梅列永星国际商贸城、三明海鑫家居博览中心等一批商贸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新华都、永辉、大润发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我市广泛布点。三是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支持电子商务、休闲养生、信息消费等业态发展,鼓励社会资本举办特色医疗、健康养老、家政护理等服务机构,重点推进三明生态新城、三明嘉年华邮轮城、将乐长征印象、永安竹天下等项目建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三明清流沙芜投入资金2210万元完成美丽乡村一期工程建设
下一条:三明永安小陶开展流动人口服务宣传活动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