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样本:量化折股 让精准扶贫更精准更有效

三明日报   2018-05-22 20:15

○样本二 农机合作社带农奔富路

  叶华忠是里心镇代家村的贫困计生户。这些年,他和妻子都在家务农。虽然有200棵果树,5亩耕地,但由于体力不足,果园、耕地基本处于半荒废状态,挣不了几个钱。

  像这样缺少技术,又缺劳动力的家庭,如何才能脱贫?

  2015年底,上级下拨里心镇10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这笔钱摊到镇里的贫困人口身上,每人仅有1100元。

  直接把扶贫资金发到贫困户手上,钱花完了,贫困户依然无法脱贫。

  如何让以往的“一次性”扶贫方式变成“细水长流”?

  里心镇党委书记徐冉说,镇里经过论证,征得143户400名贫困户认可后,在上级指导下,把100万元扶贫资金和部分村自筹的35万元加上耕地作为股金,入股里心镇精准农机专业合作社,入股合同期限为10年,每年合作社按期上缴27万元固定利润用于出资村、贫困户分红,把60%收益用于帮扶贫困户,其余40%部分用于贫困村。

  这么大笔资金投到合作社,能产生效益吗?

  “这不用担心!”合作社理事长汪小良说,镇里制种面积长年稳定在5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市场前景很好,每年7至9月份,仅谷物烘干这一项,收益可达40多万元。合作社还有工厂化育秧、机插、机防、机收等方面的收益。

  扶贫资金入股后,合作社送给贫困户两个“大礼包”:合作社优先与有种植意向的贫困农户签订种子收购合同,每亩保底产值在2500元以上,保证种植有效益零风险;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秧苗、机插、机防、烘干、存放等服务时给予适当优惠并允许赊欠。

  扶贫资金量化折股,对叶华忠来说,是一个惊喜。加入合作社后,他既是合作社的股东,又是合作社的员工。去年,他经营6亩杂交水稻制种、200棵果树,就有2万元收入,加上合作社打零工的8000多元工资,以及分红,总收入达到3万元,顺利实现了脱贫。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福州港首家司机驿站启用 6月底前至少建成10
  • 福州闷热持续 16日开始降雨渐起
  • 对话乡村未来 共绘平潭乡村振兴新图景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