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质量 赶超加速度——三明市主动融入全省发展大局纪实

三明日报   2018-05-22 20:14

  发展高质量 赶超加速度

  ——三明市主动融入全省发展大局纪实

  初夏三明,充满生机,活力迸发。

  “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为福建擘画的发展蓝图,三明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实现赶超目标有机统一的部署要求,主动融入全省发展大局,书写了加快发展、奋力赶超的精彩篇章。

  今年一季度,三明主要经济指标呈现稳中有升态势:GDP增长7.9%,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等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实现良好开局。

机制活 全盘活

  前不久,三明因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被国务院通报表彰。2012年起,三明启动医药、医疗、医保“三医联动”的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公立医院回归公益、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

  在巩固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去年以来,三明以组建紧密型医共体(总医院)为载体,以实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切入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医改成为全国样板,是三明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与活力的一个缩影。

  啃硬骨头、趟深水区,深化改革不停步。

  三明率先进行林权制度改革以及系列配套改革后,林木活了,青山变“金山”。但是,林农得利之后仍然面临不少难题,而林权抵押贷款难就是之一。

  经过探索与实践,由三明市政府与三明农商银行合作推出普惠小林农的金融改革产品——“福林贷”成了破题之道。

  梅列区洋溪镇饱饭坑村村民邓毓海家有10多亩毛竹山,通过“福林贷”贷款10万元后,拓宽了毛竹山便道,方便了竹山管理,笋竹产量因此提高不少。

  三明林改保持全国领先,特别是从2014年起,从创新林业金融、经营主体、配套机制、服务体系等4个方面深化林改,创新推出林权按揭贷款、支贷宝、“福林贷”等林业金融产品,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18.2亿元,约占全国1/10、全省1/2,其中“福林贷”模式在全国推广。

  “金改”成为全国试点,三明探索推出村级融资担保基金等做法,拓展农村林、地、房“三权”抵押贷款业务,累计为农户提供贷款17.2亿元;在全国率先实施园区企业资产按揭贷款,为中小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目前已累计放贷23.74亿元,带动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100多亿元。

产业优 壮实力

  走进三钢集团公司各车间,扑面而来的是一派火热的生产景象。三钢通过深入实施供给侧改革交出亮眼成绩单:两年吨钢和净资产效益、利润率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今年一季度实现利润23.65亿元、增长160.24%。

  传统产业是“传家宝”。三明着力开展实施技术改造、机器换工、智能制造、数控一代、“两化”融合等行动,每年抓好450多个技改提升和产业链拓展延伸项目,带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数字显示:三明传统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0.3%,去年冶金及压延、汽车及机械装备、林产加工、纺织等四大传统产业产值达2258亿元;今年一季度全市近九成工业企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八成左右规上工业企业实现盈利,实现利润27.64亿元、增长36.4%。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

  眼下,厦钨(三明)新能源材料公司生产的锂离子正极材料产品呈供不应求态势,成为松下、三星等国际知名企业锂电池正极材料重要供应商。

  投资3.5亿元,厦钨新能源公司建成年产7000吨锂电池材料生产线。今年10月,投资近4亿元、年产1万吨三元正极材料项目将建成投产。企业全面达产后,预计年新增产值达20亿元。

  依托稀土储量200万吨、萤石储量3000万吨、石墨储量9000万吨等丰富的“时代资源”优势,三明坚定不移推动资源往产业方向延伸、往国有企业集中、往税性环节拓展。

  每年安排2000万元扶持资金、设立首期5亿元的市新兴产业投资基金、每年滚动实施100个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稀土、石墨(烯)、氟化工、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实现倍增发展。

  做优产业,三明一直在发力。

  现代服务业风生水起。三明每年实施100个、年度投资100亿元的现代服务业项目,推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全域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业态加快发展。

  现代农业快马加鞭。三明实施千亿现代农业产业跨越发展行动计划和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智慧农业、生态农业。如今,精致园艺、生态养殖等五大特色农业和食用菌、油茶等20条特色产业链悄然形成。

百姓富 民所望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三明每年七成以上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近年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1%、10.2%。按照“真扶贫、扶真贫”要求,以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为载体,探索形成“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用“绣花”功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前全市建档立卡的3.75万户、10.55万名贫困人口中,2014-2017年脱贫10万多人。

  每年办成一批惠民实事,特别是去年来在教育、卫生与健康、养老和城乡民生基础设施等领域,策划实施2037个、总投资1738亿元的民生社会事业补短板项目,目前已有214个建成使用,完成投资150多亿元。

生态美 扬优势

  良好生态是加快发展的最大优势。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三明牢记习总书记“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嘱托,以最严格的措施保护绿水青山,在全省率先消除V类和劣V类水体,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辖区国(省)控断面水质100%达标,跻身全国生态城市竞争力十强。

  云廊步道构架于山水之间、游憩区清泉叠瀑奔流不息、植物园各种花儿争奇斗艳……作为三明“城市双修”百日攻坚示范项目,正在建设中的贵溪洋城市生态公园将呈现其靓丽容颜。

  公园紧邻沙溪河与205国道,内有贵溪、小溪两条水系。过去,这里因山地高低落差大、填土多而水土流失严重。如今,公园采取风景园林与休闲设施结合的方式,对项目沿河段实施生态湿地公园和贵溪洋溪、小溪水体修复。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三明以列为国家“城市双修”试点城市为契机,大力实施事关山前生态修复、山河多廊联通、城区增绿提色、风貌品质提升等10个方面的107个项目,以促进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动生态山水城市、现代宜居城市建设。

  保护绿水青山,发掘金山银山。三明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做大生态旅游产业,泰宁、尤溪、建宁等3个县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近年来全市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17%。

  东风浩荡满眼春,万里征程催人急。

  本月初,三明市委、市政府明确,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奋力实现赶超目标。

  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即:提升一批产业园区,抓好105个投资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培育10家百亿元龙头企业,打造5个千亿元产业集群,扶持万家小微创业10创新企业。到2020年,全市经济总量达到2770亿元。

  抓发展必须抓项目。围绕加快项目实施,三明认真落实省上“五个一批”项目工作机制,深化“五比五晒”项目竞赛活动,以一个个具体项目的加快实施做实赶超的紧迫任务。

  滴水穿石,久久为功。截至4月底,我市列入省级“五个一批”项目管理库项目3538个,总投资8452亿元,其中本年新增项目1156个,总投资1641.8亿元。

  展望未来,春光无限。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赶超目标的征程上,三明雄风烈烈、步稳蹄疾……(三明日报记者 李远明)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荔城区第二实验小学绶溪校区加快建设
  • 莆田市消委会第五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举行
  • 南平市加快完善数智技术赋能机制,全力打造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