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探访女入殓师:不递名片不握手 不参加亲友婚寿喜筵

2015-04-01 10:18 来源:南方都市报 0
她们日复一日地用温柔的双手,为逝者修补在人间的最后的体面。

化妆前基础课:与家属交谈

  由于是半路出家,程丹刚入行时压力不小。殡仪馆的一位前辈说,最精湛的手艺,不是你能把妆化得多好,而是跟死者家属沟通到位。

  程丹每次为逝者化妆前,遇到女性逝者,她总会问家属,死者生前喜欢什么妆,家属有什么要求,淡妆还是浓妆,头发需不需要剪。遇到男性逝者,她还要问家属,死者胡子要不要刮,指甲要不要剪。

  每次在家属面前,程丹总是尽可能压低声音,但又尽可能把意思表达清楚。“这像是与死者的对话”,她说,有时跟家属沟通,太过悲伤的家属完全听不进去,只顾失声痛哭。

  一次,她帮一名12岁的溺水男童化妆,家属来到化妆间门口,抱着小孩不愿离去,“你怎么安慰和沟通,对方都听不进去。”无奈之下,她只得把悲伤的家属扶走。在这种情况下,她要完全凭经验,给逝者一个合适的妆容,让其显得安静从容。

  遇到车祸或者跳楼的逝者,由于其面目全非,程丹则会提前跟家属沟通,叫家属准备逝者生前的照片,她对照照片给逝者整形。有时在夏天,一些因意外事故被送来的逝者身上会有异味,即使戴着口罩,还是被熏得想吐,这是化妆师最难熬的季节。

  程丹说,在殡仪馆工作后,从害怕但不得不面对,到最后泰然处之,她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适应。在这段时间,支撑她的更多是靠自我暗示和鼓励“有时还会莫名冒冷汗。”

  从抬遗体到搬棺木,从给遗体清洗到上妆等,对于程丹来说,最大的变化是,自己双手力量变大了,腰也粗了。

第一次在告别会上流泪

  程丹的另一个角色是殡葬司仪,负责布置告别厅和担任告别会主持。

  在为逝者化好妆后,她用手推车推着遗体来到告别厅,会先让家属确认身份。在这之前,她要先布置好告别厅的花圈和挽联,不同人送的花圈的摆放位置都有讲究。程丹说,之前是个门外汉,她是靠记忆力背下花圈摆放的顺序。“如果摆错位置,可能会被全场家属指责,甚至痛骂。”

  一切准备就绪后,担任告别会司仪的她还得放低声音开始主持。所有程序完成之后,她还要负责送遗体进入火化间。这期间,通常是家属情绪起伏最大的时候,“司仪一定得控制住,再激动也不能失控。”她说。

  有一次,程丹主持同事朋友的告别会,逝者是位32岁因病去世的女士。告别会现场,逝者的丈夫领着两个孩子,一个牵着,一个抱着。“看到这个场景,感觉人生的无常,家庭的重要。”程丹说,那是她第一次在告别会上流泪。很快,她偷偷拭掉眼泪。

  自那次后,对于过度悲伤的家属,程丹总会主动安慰,在告别会上分享死者生前的事迹时点到即止,以免家属触景生情。

  程丹说,对于年老逝者,家属相对平静;而对于年轻逝者,家属则通常悲伤不已甚至肝肠寸断。

  每天从告别厅出来那一刻,程丹说总感觉天空暗下来,心情莫名沉重,“而下一场,还得去准备,每天都如此。”她说,要不是自己心理还算强大,一个刚入行不到两年的新人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去释放这些。

亏欠最多的是孩子

  从白领到入殓师,对程丹来说,亏欠最多的是5岁的孩子。

  “外人因惧怕死亡,因而惧怕在殡仪馆工作的人群,再到歧视他们的家属”,自做了入殓师,程丹几乎没参加过孩子的家长会,“就怕被问到职业。”爱子心切的她说,从事殡葬业的人给自己列了许多“潜规则”:不参加亲友婚寿喜筵,不主动告知职业,不递名片,不握手,不对访客说“下次再见”“一路走好”等。

  “可这并非是我们自卑,我很热爱自己的工作”,程丹说,有时为了捍卫那一点自尊,她也会发飙。有次,程丹在美容院,听到美容院的女员工说,家人给她介绍在殡仪馆工作的男朋友,她扬言“打死都不会嫁,他们都是见不得光的群体”。这番话惹怒了程丹,当时她就告诉这位女员工,她就是在殡仪馆上班的,“她吓得不敢说话,我之后再也不去这家美容院了。实在太气人了!”

  幸运的是,程丹的家人和丈夫支持她的工作。对孩子,她也毫无保留。有一次,她和丈夫带孩子来到殡仪馆附近的墓园,孩子开口便说:“妈妈是在埋死人的地方工作的。”孩子一句话,把程丹逗得哭笑不得。

  程丹说,和她吃饭逛街购物的朋友,几乎只是一个小团体,都是身边的同事。她陪孩子玩耍,多数也是跟同事的孩子一起。有时想带孩子去公园,“一是没时间,二是怕别的孩子知道自己的身份,给孩子留下阴影。计划只能搁浅。”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郑州市记协副主席张利民遇车祸 经抢救无效去世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