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打车难” 网约车价格到底谁说了算
依靠市场定价的网约车能走多远
有业内人士指出,依靠市场定价的滴滴从“烧钱”到动态调价,再到司乘分开计价,意味着司机和乘客分别以不同价格与滴滴达成交易合同,实质上,滴滴出行获得了司机和乘客两端的价格定价权。那么网约车的价格到底该由谁来定呢?
为规范不断火热的网约车市场,2016年7月,交通部出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其中第三条规定:网约车运价实行市场调节价,城市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实行政府指导价的除外。第二十一条提出: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有为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
“政府定价的只能是公共交通,而对网约车,政府只能在行车安全等方面进行监管,但是定价方面一定是依靠市场运作。”曾经参与网络约车新规研讨会的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作了这样的解释。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认为,“滴滴等网约车运营的最低成本价理当受到政府管控,但最高价的浮动最终还是应该交给企业本身和市场来调节。”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乘客往往习惯了‘几块钱就能打到车’的“烧钱”时代,忘了网约车实质上是一种非公共交通。区别于传统出租车,在扬招打不到车的情况下,多付钱换来更多打到网约车的概率和更优质的服务,无可厚非。”
然而也有许多人持不同意见。网约车做着和出租车一样的活儿,为什么对双方定价的约束差得这么多?以后打车是不是会变成竞标,只能价高者得?如果一味任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会不会有天价网约车出现?这些问题又该怎么解决?
上海财大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研究员、交通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冯苏苇、广州市客运交通管理处处长苏奎就曾联合撰文表示,如果放任网约车价格受市场调节,可能会存在竞争失序、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消费者利益被过度攫取等社会损失,适当的价格监管有必要。
对此,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杨永恒则给出了进一步的解决方法,他认为,对于网约车应该实施价格监管,禁止随意涨价,这样才能给乘客稳定、可靠的预期。(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傅晓羚 谢宛霏 实习生 陈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