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打车难” 网约车价格到底谁说了算
滴滴:“打车难”源于供需失衡
针对网上普遍反映的打车难问题,1月21日,滴滴出行高级产品总监罗文在知乎上解释称,春节提早来临,司机供不应求,造成了这一波打车难的局面。
罗文展示了一张2016年11月—2017年1月,北京滴滴平台在线司机数量变化、以及北京订单需求变化的数据图,他说,春运开始以来,北京在线的司机数量与1月10日之前相比下降了近25%,而同期的订单需求却提升了30%。罗文认为,这场来得早、峰值高的春运,威力堪比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造成了供需差值加大,方才带来打车难、打车贵的体验。他建议乘客在出行时尽量选择预约功能,或者搭亲友的顺风车,“分享,是现在缓解打车难最有效的方式。”
但广大用户对于罗文的说法似乎并不买账。因为很多用户感觉,在春节之前的非高峰时段,也很难打到车,即便地图上显示周围是有车辆的。对于用户的疑问,滴滴公关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坦言,这种情况的确存在,“因为如果出租车司机通过扬招方式接到了乘客,但没有关闭软件,那么其他用户打车时在软件中还会看到周围有车,但这些车实际上已经在接客了。”
还有些人认为,打车难是网约车新政“后遗症”在春节期间的集中爆发,打破了车辆与用户需求之间的平衡。在供应方面,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出台的网约车新规都打出“京籍京车”、“沪籍沪牌”的条件,门槛一高,非本地户籍的司机不得不退出,司机数则随之减少;与此同时,对照目前全国各地陆续出台的网约车细则,不少地方网约车同样难以达标,不被准入网约车市场,如:南京市在20日刚刚出台关于网约车管理的条款,但相关统计显示,目前南京的35万网约车注册车辆中仅10%达标。
供应减少,加上年关打车需求增加,“打车难”矛盾凸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