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地区冬至有什么民间风俗?冬至大如年
新闻链接
严控公益性骨灰楼堂和公墓用地
本报讯 冬至扫墓祭祖,再次成为市民关注热点。记者昨日从市民政局获悉,为适应城镇化和老龄化发展趋势,深化殡葬改革,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城乡公益性骨灰楼堂和公墓建设的意见》。
到2016年底,农村公益性骨灰楼堂(包括塔、廊、墙、壁等,以下简称“骨灰楼堂”)要覆盖到乡(镇)、村,有条件的乡(镇)可以建设公益性公墓,实行一乡(镇)一建或多乡(镇)并建;城市实现各市、县都有城市公益性公墓,以此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丧葬需求。
公益性骨灰楼堂和公墓的修建将遵循公益便民、生态保护和节约用地三大原则,提倡经济简约、保护生态,注重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以引导文明节俭丧葬习俗的养成。项目选址和建设不占用耕地,集约节约使用林地,尽量利用山坡地。
乡镇人口在1万以内,公益性公墓占地面积不超过5亩;人口在1到5万的,面积不超过15亩;人口在5万以上的,不超过20亩。市、县(区)人口在50万以内的,城市公益性公墓占地面积不超过150亩;人口在30到50万的,面积不超过200亩;人口在50万以上的,面积不超过300亩。
城乡公益性公墓应设置墓园区和停车场等附属设施。墓园区包括墓葬区、骨灰楼堂安放区、生态葬法区和公祭区,占地面积不少于公墓总面积的60%,绿化率不低于40%。墓葬区每个墓位面积不超过1平方米,地面只设统一规格的墓碑,墓碑外区域种树植草绿化,不得建设围栏、雕廊、墓帽等附饰设施。墓位间以绿化带相隔,间距不小于0.3米,墓位前走道要建成绿化行道,宽度不小于0.6米。鼓励采用花葬、树葬、草坪葬等生态葬法,并为生态葬法的逝者统一刻碑纪念。
我市于今年正式启动建设全省首座城市公益性公墓——马涨山城市公益性公墓。该项目位于城厢区华亭镇,总体规划用地1000亩,现已完成土地丈量、用地规划许可报送、项目勘察和设计工程招标等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公益性骨灰楼堂242座、公益性公墓249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