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记忆丨新旧时代里岚岛陪嫁品的故事
1990年至今 习俗因时而变兼容并蓄前行
正如海坛的流传俗语:“有人讨礼银,没人讨嫁妆。”从平潭解放70周年一路走来,平潭从东南沿海的荒岛一跃成为了游客纷至沓来的旅游岛。平潭人的生活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旧时的嫁妆,到新式的结婚三件套,背后是时代车轮滚动的印记。
《平潭民俗文化概览》记载,古时平潭人的嫁妆以妆奁多寡为标准,大体分为三种类型:首等殷富家门,门当户对,必然不计较礼银及妆奁。此等人家陪嫁不动产种类丰富,用一些特定的标志代表,放在其中用两人抬随迎亲队伍与其他妆奁以入送至男家。另外妆奁若办“全厅面”,除房中家具与陈设品外,又要八仙桌、学士椅全副、茶几、琴桌等。房中设备“办铺陈”,如罗帐、棉被、毡毯、褥仔、绣枕、抱枕、拜垫等。其他软装服饰,金银珠宝首饰具备。
次一等的人家,即普通殷实小康户,亦办“房里红”,即房中家具设备。较上等者,有衣橱、书橱、博古橱(文物橱)、美人椅、茶几、木头桌以及衣架、面架、梳妆柜等。一般户只有一橱一桌两椅以及面架等。再次者,只有衣橱一架、橱仔一架或桌一张,其余不等。
“在平潭,妆奁的使用,可以延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平潭经济发展缓慢,因此旧式妆奁依然有人使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平潭的结婚三件套也跟上了步伐。”郑邦胜介绍道,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平潭的收入明显增加,家庭建设开始向电气化迈进,取而代之的是“新三件”,即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那时,如果谁家的柜子上摆上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迈入20世纪90年代,大件变成了彩电、影碟机、音响等生活家电,一部部经典的港片成为那个年代里的平潭人最深刻的记忆。二十一世纪来临,“三大件”又逐渐变成了电话、电脑、空调。“当时主要的电器是空调、电话。一些金饰,一套简单装修的房子,如果新房里再有台电脑,绝对算得上是豪华迎娶了。”郑邦胜说。
时至今日,平潭婚嫁中的“三大件”早已没有一个公认的版本,普通小家电也不再是“奢侈品”。嫁妆标配的变化,背后是平潭社会经济发展的小小缩影。一座岛屿的魅力,在于它的兼容并蓄。时代赋予平潭新的面貌,也给予它更加包容的胸怀。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跨越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直至今日,平潭仍然以它不慌不忙的发展脚步,带动着平潭儿女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