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记忆丨新旧时代里岚岛陪嫁品的故事

平潭时报   2019-05-13 10:59

  1970-1980年 传统“三转一响”收藏时代印记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印记。如今妆奁已不被广泛使用,但新形式和新材质的梳妆盒层出不穷,依旧有很大一部分人钟情于妆奁。而作为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三大件”,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进入到平潭人的视野。

  ▲老式的收音机

  北港文创村九间屋民宿管家翁晓威告诉记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平潭人的嫁妆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加上收音机,合成“三转一响”。这经典的结婚嫁妆,是那个时代留下的美好的回忆。手表要“上海”牌,缝纫机要“蜜蜂”牌、“西湖”牌,自行车要“飞鸽”牌、“永久”牌。

  ▲翁晓威将磁带放入收音机

  “我母亲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结婚的,那时候她的嫁妆就包括‘三转一响’。如今自行车早已经被淘汰,手表停了,缝纫机也修修补补好几十年,唯独剩下这一个收音机,我把它收起来了。”在翁晓威的民宿里,就摆放着这么一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收音机。长约80厘米,高约25厘米,这个四四方方的“大家伙”,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左右两边是音响,中间是按键和主频,控制着整台收音机的操作。按下开关键,放入一个磁带,仿佛就能看到那个年代的影子。

  收音机的按键处全部为英文,写着“Lucky”牌,由曾经的福州无线电仪器总厂生产。“按下这个按键就可以播放磁带的A面,这个收音机其实有存放两个磁带的功能,如果保存得好,现在用起来也很有年代呢!”翁晓威解释说,虽然收音机是母亲的陪嫁品,但那个年代里勤劳的平潭人,为了生活奔波在海上、忙碌在田间,抑或外出务工,并没有太多的娱乐消遣时间。因此,眼前的这台收音机依然保存得很好。

  每当有游客来到翁晓武的民宿里,总要感慨一句:没想到在这里还能看到老式收音机!言语之间,有几分惊讶,进而转为叹息。毕竟,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间已经过去,那段记忆,只能由后辈不断地梳理、想起。“作为我母亲嫁妆的收音机,其实也是大部分平潭女人婚嫁的记忆,更是平潭一个时代的缩影。我觉得老物件是承载着很多人的记忆的,保存着这样一件收音机,我觉得很温暖。”翁晓威说。

  家住敖东镇东康村的平潭市民林燕华,对家中拥有七八十年历史的嫁妆也颇有感触。“我父母结婚时,父亲把全部的钱都用来置办嫁妆,那时候沙发、缝纫机、自行车均价100多元,收音机200多元,电视500多元,还是组装的……”林燕华回忆说,当时家里条件不好,但结婚是人生的大事,父亲便咬着牙置办了这些嫁妆。虽然现在的嫁妆层出不穷,但他仍会怀念旧时的物品,常常惋惜没有好好保存这些嫁妆。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中国旅游日”福州送出大礼包 总有一款适
  • 福建新增42个学士学位授权专业
  • 两大成果发布区亮相海交会主会场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