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新闻 > 正文

福建廉政闽剧《兰花赋》全省巡演 各设区市官员签到观看

2015-01-30 09:55 来源:东南快报 0
贪官是怎样“炼”成的?身在官场怎样才能做到守正如兰,一尘不染?

  贪官是怎样“炼”成的?身在官场怎样才能做到守正如兰,一尘不染?最近,福建各地官员正在接受一场“戏剧贪腐教育”。闽剧演员奔赴各地巡演《兰花赋》,各设区市五套班子,签到观看。

  《兰花赋》根据史实改编而成。清代乾隆年间,福建长泰,贪官污吏擅自加征捐税,农户不堪重负,奋起抗争,被惨遭镇压,致死十八条人命。由于上下官府贪赃受贿,互相勾结,层层包庇,使苦主告状无门,有冤难申。受皇上赐匾嘉奖“守正如兰”的福建巡抚严子轩获悉冤情,决定重审此案。可是为顾及亲情,而落入腐败势力设下的圈套,成为贪污分子。但严子轩最后良心未泯,为伸张正义,在平反冤案,惩办贪官之后,脱去乌纱,披枷带镣进京请罪。

  闽剧《兰花赋》演绎了一个“借古喻今”的案例,“守正如兰”成为剧目创作者对于为官者的要求和期望。

《兰花赋》剧照

《兰花赋》剧照

  为了顾及亲情和友情曾经的清官沦落成贪官

  福建巡抚严子轩本是为官清正,一身正气,却因一件冤案,陷入贪污的泥淖,差点身败名裂。

  这还是乾隆年间的事情。当时,福建长泰户曹胡传海,联合当朝钦差大臣,常麟之子常鹏,擅自加征捐税,农户不堪重负,反抗反被镇压,致死18人。死者家属开始“上访”,但福建各级官吏,相互勾结,沆瀣一气,致使冤屈难以被昭雪。

  正值此时,严子轩走马上任。面对“来访”百姓,严子轩的同僚均表示没必要重审此案,但严子轩力排众议,“有冤情,必须重审。”严子轩是受皇上赐匾嘉奖“守正如兰”而赴福建,素有清正美名。

  这下徇私舞弊者慌了,纷纷想方设法拉严子轩下水,但严不收贿赂。常鹏的父亲常麟是严子轩的老师,常鹏又在严子轩府中做官,他了解严子轩最喜爱兰花,爱其君子之风,便设法派人给严送去兰花,在花盆底部藏有金条。

  发现金条后,严本要执意退回,但此时由于常麟“挪用公款”,致使国库亏空,管理国库的正好是严子轩的岳父,其面临杀头之罪。常鹏将金条兑换成银元,送给严子轩的妻子,严妻救父心切,用之。严子轩成功被构陷拉下水。

  扮演严子轩的吴则文表示,严子轩有一个自我反省、自我裂变的过程,他为了顾及亲情友情,做了很复杂的思想斗争。可以看出,人性是复杂的,好人沦为贪官是有原因的,好在,他最后自我救赎了。

  《兰花赋》所讲述的故事曾先后被多名福州作家写成剧本

  其实,清代发生在福建长泰十八条人命的惊天大案,已先后被几代福州剧作家写成剧本,搬上舞台。清末民初,有剧师无名氏,以长泰十八命案为题材,创作了一台闽剧《伍老与周良显》。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著名剧作家林亨仁先生又根据《伍》剧创作了新的剧本《闹灯会》,搬上舞台后很受欢迎,观众还把剧中的一些台词到处传颂。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著名剧作家陈表贵先生,根据十八命案中有以“兰花盆底埋金”进行行贿的情节,创作出《兰花案》并上演,同样引起很大反响。

  此后过了几年,陈冷又以这一题材创作成闽剧《斩浦霖》。《兰花赋》就是在《斩浦霖》的基础上重新创作而成。

  “我们发现了这个题材所藴含的价值,它不在于该案情节如何复杂,而在于其时代背景所折射出来的信息。”编剧张云慧说,“乾隆年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承平太久却让贪腐之风大起,全国接连发生了好几起大案要案,长泰十八命案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乾隆皇帝下定决心肃贪整饬,光福建一个省从总督、巡抚到司道府县就揪出了十几二十个贪腐官员。”

  张云慧和林芸生在《兰花赋》创作琐谈中谈到,“朝代可以更换,年代可以不同,但贪腐现象似乎是连绵不绝的。直到21世纪初,善良的人们还在呼唤清廉,渴望正义,憎恨邪恶,企盼社会更公平,生活更美好。因此,反映此类生活的戏,在一定程度上仍能满足人们守德向善的心理需求。”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解读 推进新福建发展
下一条:福建2015年打造“海丝”核心区 对东盟大有裨益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