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经验”生态省建设的旗帜
核心提示:
春节假期,龙岩长汀县多个政府部门仍一片忙碌。1月19日、1月24日,年前年后,龙岩市委书记黄晓炎、市长张兆民两位主官相继到长汀调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长汀县召开多场大会,传达贯彻习近平副主席批示精神和省委常委会会议精神,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再起高潮。
“面对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既兴奋又着急,都鼓着劲。”长汀县水保局局长林豫丰说,经过10多年的努力,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6.1万亩,基本实现长汀人百年绿色之梦。但全县仍有水土流失面积48.37万亩,且大部分分布在二、三重山,不通路治理难度更大;此外,已治理的水土流失区的生态功能十分脆弱,存在反弹的可能,要巩固提升由“绿”变“富”、由“绿”变“美”、由“绿”变“生态文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后的治理工作将更加艰巨。习副主席“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批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镜头一 昔日不毛之地,今日白鹭翩翩
“四周山岭尽是一片红色,在那里不闻虫声,不见鼠迹,不投栖息的飞鸟,只有凄惨静寂,永伴着被毁灭的山灵。”这段文字是对长汀县河田镇过去水土流失景象的描述,展示了一个“山光水浊、田瘦人穷”的旧长汀形象。
长汀县水保局副局长刘洪生向记者展示了20年前、10年前和5年前的河田镇乌石岽照片,随着时间的推移,照片中满地黄沙逐渐变为满眼新绿,置若两地的鲜明对比,见证长汀10余年的旧貌换新颜。
据1985年遥感普查,长汀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占长汀国土面积的31.5%;经过10余年努力,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6.1万亩,21万人得到实惠。在采访中,长汀县干部向记者描述的几个场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世纪80年代,队员上山科考,早上把生鸡蛋放在岩石上,中午回来鸡蛋也就熟了。”
“如今,长汀的森林覆盖率已达79.4%,造林极大提升了对水资源的涵养能力,过去挖再深也难打出水,现在好多地只要挖个两三米,就能凿成一口井了。”
“有客人来河田参观,看到鸡鸭满山跑,就想着找谁买一些。我们说,不好意思,这些鸡啊鸭的全是野的,你想买还真找不到收钱的主!”
“你们要是赶上好的时节,在朱溪河畔能看到成群的白鹭在这里觅食、嬉戏,展示出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
“短短十余年,长汀水土流失最重灾区的河田镇走出了三个‘全国种粮大户’!”
……
“长汀经验”也逐渐“走红”,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获得一致好评与认可。由中科院、中国工程院、水利部联合组织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学考察组在长汀考察后,称之为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品牌;国家水利部水保司刘震司长称它是南方水土治理的一面旗帜;孙鸿烈等6位两院院士考察长汀后,称长汀在水土流失治理、生态安全建设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果,已成为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省水利厅组织省内20多位领导、专家对长汀水土治理进行中期评估,专家认为,长汀县创新了中国南方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独树一帜。
镜头二 两个节点,两度批示,掀起两次治理高潮
2000年,长汀县在河田镇一片极强度水土流失区域里建起了世纪生态园,如今,面积1818亩的园里树木葱茏,芳草遍地,成为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的一个缩影和示范。在生态园“公仆林”中,一棵樟树茂盛、苍翠,树前立着的石头上镌刻着“习近平同志亲植,2001年10月13日”。
时任长汀水保局局长钟炳林回忆,1999年11月27日,时任代省长的习近平专程到长汀视察水土保持工作。2000年1月8日,习近平在有关报告上批示,强调应继续做好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同意将长汀县百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列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由此掀起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高潮。
2000年5月29日,时任省长习近平得知长汀正在建设生态园,专程托人送来1000元,捐种一棵纪念树。2001年10月13日,习近平又一次来到长汀,为他捐种的樟树培土、浇水。“习副主席当时认真听取了长汀两年来水土流失治理的情况,对每一个数字他都记得很清楚,他提出,水土保持是生态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要锲而不舍地抓下去。”钟炳林回忆说。2001年10月19日,时任省长习近平对长汀水土保持工作再次作出批示:再干8年,解决长汀水土流失问题。
12年时间,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又一次站在十分重要的节点上,习近平副主席再次作出重要批示。2011年底,习近平对《人民日报》有关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报道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中央政策研究室牵头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长汀实地调研。仅隔一月,2012年1月8日,习近平在中央调研组报送的《关于支持福建长汀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上作出“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重要批示,长汀水土治理、福建生态省建设迎来了一次新的更大的契机。
镜头三 贵在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
新中国成立后,长汀就建立了全国唯一一个县水土保持治理站;后改为全省唯一的水土保持事业局。参与水土治理的人员默默奉献,许多人一直做到了退休。林豫丰说,总结“长汀经验”,大家最大的共识就是,正是历届省、市、县党委、政府和各级有关部门的齐抓共管以及10多年的不懈坚持,才换来了长汀今日的绿水青山。
从2000年开始至2010年持续11年时间,省委、省政府将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列入全省“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省直有关部门每年筹集1000万元用于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二十几年来,历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都亲临长汀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
2011年7月28日,省委书记孙春兰在《八闽快讯》专报“长汀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经验启示”上作出重要批示:我省已有这么好的经验,在当前就是要继续弘扬坚持。近日,孙春兰表示,全省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副主席的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增强生态省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省长苏树林也要求,在全省范围推广长汀经验,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和治理工作,扎实推进生态省建设。
1月20日,省委办、省政府办联合发出《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加快推进全省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全省水土保持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全面推进我省水土流失治理,推动生态省建设,努力建设“三个更加”的福建。(本网记者 练仁福 章微 江方方 陈钟兰 童正忠 毛朝青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