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连遭4天冰雹侵袭 将建“三道防线”减灾
第二道防线:人工化“雹”为“雨”
“不过,受气象条件和现有技术影响,气象部门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还难以精确到具体乡镇或村庄,有时甚至还无法提前预警。因此人工干预手段至关重要。”刘爱鸣说。
烟叶是武平县岩前镇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今年种植面积达4万多亩。“幸亏及时开展防雹作业,今天冰雹下得很小、时间很短、密度也不大,不影响烟叶质量,还让春耕生产有了充足水分。”3月28日,岩前镇烟技员徐良顺查看过作业后的烟苗地后,感叹道。
“目前,我们可以通过向冰雹云发射碘化银,使云中的冰雹胚胎不增长成冰雹,或者使小冰粒在变成大冰粒之前提前降落到地面,从而削弱或减少冰雹。”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工程师余永江解释说,人工除雹就像人工增雨,利用有利的天气条件,向高空发射“消雹”炮弹,化“雹”为“雨”,就能减少冰雹造成的灾害损失。
据了解,三明、龙岩、南平一带是冰雹灾害多发、易发地区。为此,3月26日至30日,三地共开展人工防雹作业159次,发射火箭弹1149枚,作业范围内未出现严重的冰雹灾害。
第三道防线:政策性保险降损失
对于不可逆转的灾害性损失,政府、社会的救助、捐赠毕竟有限,政策性保险是最后一道防线。
“此次强对流天气,福建省许多地区遭遇了暴雨、大风、冰雹袭击,不过冰雹造成的损失最大。”中国人保财险福建省分公司农险部总经理刘剑雄坦言,当前正值春耕,各地对政策性保险的理赔主要集中在农房和烟叶上。
据介绍,2006年以来,福建省政府每年出资5000万元,为全省670万农户投保了农村住房保险。同时,三明、龙岩等地的相关政府部门还与人保财险签订了烟叶种植保险,为烟农补贴保费,降低种植风险。
关键时刻,政策性保险再次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据统计,截至3月31日17时,中国人保财险福建省分公司共接获588户农户的农房损失报案,预估将理赔150万元;接获三明、龙岩两地840户烟农报案,预估将理赔400万元。目前,各地保险人员已在勘查、理赔中,力争尽早将理赔资金交给农户,帮助他们尽快恢复生产生活。
记者手记>>>
“保障大伞”可以撑得更大
随着暖湿气流减弱、冷空气来临,今年初以来最强的强对流天气已基本结束。不过,我们与灾害性天气的抗争才刚刚开始。
4月1日,福建省正式进入汛期。根据预报,今年夏季可能形成厄尔尼诺现象,极端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概率增大,而登陆或影响我省的台风个数也将较常年略多。因此,从上至下,防灾减灾的“弦”不能松。
灾害无情,但“保障大伞”可以撑得更大。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各县都有一支人工增雨或防雹的专业队伍,但在龙岩、南平、三明等强对流天气多发、易发地区,专业队伍还急需解决人员有限、人才紧缺问题;随着物价上涨,现有的农房补助标准已难以满足农房重建需求,基层农民期盼着能提高保费补助标准;此外,扩大政策性保险覆盖范围的呼声也一直不断,防灾减灾,我们仍有不少作为的空间。(记者 吴洪 通讯员 汤珺琳 刘美)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