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用户时代:报业面对新媒体挑战的思考
观念的跨越
观念是第一生产力。报业的升级换代,首先来自观念的跨越。
1、对自身的新理解:不应吊死在纸张上。
报业应该对自身有新的理解:报业并不必然伴随着纸张这种物理介质,报业是以内容为主体的产业,只是发展历史上先用纸张来承载。传媒杂志社的常务副社长周志懿先生认为:报社的核心竞争力是内容生产能力,报纸可以是传统的纸,也可以是电子纸,甚至是网站、手机屏幕等,将一个媒体的发展局限在“纸”这样一种介质上,是可怕的,也是可笑的。
报业同时还是一种主体,投资经营行为的主体,作为投资经营就更加不拘泥于具体的业务对象,而是动态的可扩展的。华盛顿邮报集团现在的业务范围里办报已经居于次位,教育产业唱主角。
2、对传播对象的新定位:把读者转化为用户。
报业的传播对象是“读者”,也就是被动的受众;而新媒体的服务对象是“用户”,也就是主动的使用者和体验者。
这是决定性的分水岭。这决定了报业与新媒体不在同一条跑道,甚至不在同一个赛场。
读者只“看报纸”,而用户要使用、要参与、要跟内容和观点互动,要从服务之中感受、体验、评价,进而促成下一次使用。面对新媒体的竞争,要主动调整定位,主动把“读者”观念转变成“用户”观念,让报业与读者的关系互动起来、深入下去。读者是被动的,媒体与读者的关系是单向的、低关联的;用户是主动的,用户与服务提供者的关系是互动的、高关联的。
3、对业务模式的新眼光:从卖内容到做体验。
把传播对象定为“读者”,就是把自己定位成内容供应商CP,商业模式就是“卖内容”。而在新技术的时代,报业的内容产品在数量和时效上已经处于劣势,只在深度和可信度上有相对优势。
把传播对象定为“用户”,就是把自己定为成服务供应商SP,商业模式就是做服务,也就是“做体验”。
从这个角度再去比照,卖内容没有完全的优势,而体验经济正在大行其道,也必将成为主流。一旦把读者观念变成用户观念,我们就需要意识到用户是活的,是可以流动的,是毫不卑微、富于态度、在乎体验的。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中宣告:继产品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体验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体验,就是消费者用非常个人化的方式消费一种服务、度过一段时间,并从中获得一系列记忆。它的价值来自个人内在的反应。体验二字,融合了以人为本、和谐社会、转变观念、跨越发展等原则的内涵。正如服务经济的地位高于产品经济一样,体验经济高于服务经济,而绝大多数的产业都将走向体验经济。
品牌是报业核心资产之一,也是报业转型为服务业的优势。营销2.0理念认为:未来的品牌都是半成品,另一半应由消费者体验、参与来确定。
按照老观念,只要还是扮演着CP,还拿受众当“读者”,报业在新媒体的道路上的种种探索恐怕都会走入歧途,建网站并不等于发展新媒体,因为新媒体的灵魂是“用户体验”;而报业如果转换思维,担当起SP,则自身的优势如独有的内容采集和选择能力、成熟的服务渠道、优势的品牌资产等,很值得深挖,照样可以作出良好的“用户体验”,发挥出独特的竞争优势。
从一棵树到一个生态
业务结构过于单纯,收入来源过于狭窄,这是报业的致命缺陷。这个缺陷一直存在,只是新技术、新媒体的兴起把它令人难堪地放大了出来。
报人依然要办报,但是从观念上、产品上、业务范围上都应该重新梳理。
把读者变成用户,从制造内容到提供话语平台,从卖信息到做体验,是报业升级换代的必经之路。丰富业务结构,增加营收来源,依托既有的订户资源调整服务内涵、扩充服务范围,把报业从一张报纸延伸成一个服务的生态。
读者不仅有信息的消费需求,还有生活学习事业相关的多种需求;而报业尤其是都市报的发行服务渠道,其实处于承载率和盈利能力十分低下的状态。仅仅看到读者、仅仅是办报纸,就放弃了众多的业务机会。而把读者转变为用户,不仅是在内容产品上改变服务理念,更可以在优势范围内提供丰富的其他服务,把报业的有形无形资产充分运用、加大产出,调整业务结构、增强盈利能力。
让我们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将来的某一天,一个海都报的“用户”,他在咖啡厅等客户的时候,用手机订阅一份wap版的海都新闻评论赠送友人,并且用手机访问海都网、收听语音版的本地新闻,然后浏览海都网上《同城热恋》交友活动的人选,顺便在海都购物网定购蛋糕券、预定老榕水,通过海都报的968111便民网登记了家电维修。在这一系列操作中,没有遇到障碍、没有bug、没有界面的困扰,而且最终通过海都的发行站服务渠道、加盟服务商渠道、社区一站式服务终端逐一实现。
上面描述的是一种理想:在报业的优势品牌之下,立足内容、多元延伸,建立一个都市生活的服务生态,提供优质、多方位的用户体验。报业以内容为基础网罗用户(即以往的读者)、建立用户数据库,通过自有渠道和合作渠道,提供都市生活多方面的增值服务。纸张形态的内容也许越来越难以收费,但是适应移动化、随身化形态的wap形态内容,可以做到因个性化而收费、因优质的信息选择而收费;通过内容服务而建立的用户数据库,可以用于更多的生活服务,生活服务的业务更可以提供良好的互动和体验,成为适应社会潮流的营收来源。这个服务的生态体系,提升用户黏度和竞争门槛,把报业的品牌提升到新的层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