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消费主张 > 正文

怎么做好微信集赞活动方案 掌握营销十大技巧注意7大局限性

2014-03-13 14:22 来源:闽南网综合 17

 

微信营销做品牌推广的7个局限性

  当下,微信正是香饽饽,传统媒体要是不开设三两个微信公共帐号,媒体人没有个自媒体帐号,出门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微信用户看新闻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订阅号,主动的关注媒体、自媒体的帐号;一是通过朋友圈,阅读好友们分享的文章链接。在资讯获取上,相比于微博,微信固然有其优势,抵达率更高,另外,微信还有语音信息。但相对于微博而言,微信也有其弊端,本文阐述微信传播的七宗罪

 

一、时效性

  微博的优点是快,缺点是杂且多,如果你不幸关注了几个话痨,有效内容很容易被湮没在信息的海洋里(当然,可以分组或屏蔽)。而微信公共帐号的抵达效率高得多,但如果帐号持有者把微信当微博用,将会给用户带来极大困扰,于是微信的产品团队对公共帐号每天能发布的信息条数人为的做出了限制:一天一条。毋需多言,这对于时间就是生命的媒体而言是不可想象的。

二、交互性

  微博将读者与媒体的距离前所未有的拉近了,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读者给媒体供料;一是媒体与读者的互动。在过去的几年里,不管是动车事故还是地震,每当天灾人祸发生,能在第一时间反应的一定是微博。通常的模式是:凑巧在现场的网友拍照或发微博,被大V或媒体微博发现,经过后者的传播迅速为公众所知。随后,各路记者会与爆料者私信联系采访,询问细节,将补充的内容更新,一篇合格的新闻便很快出炉,远不必等到第二天报纸出街。微信也能与用户互动,互sayhello之类,但这种互动是伪互动,仅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情感维系。

  另外,因为新闻人物多有开通微博。当某条新闻涉及某人时,总有一些网友会主动去@,这时新闻人物更容易以第一人称来证实或证伪。这在微博出现前以及微信上是不可能的。与之类似的是,我曾在网媒任职过一段时间,编辑们常挂在嘴边的话一句是去微博上约采访对象,一句是去微博上找选题灵感,找线索。微博是一个公开的平台,虽然检索精度不高,但用户基数大,稍微有点耐心还是能找到想要的材料或人。但这在闭合的微信上几乎不可能。别说去找你没看过的材料,要你找一个月前朋友圈里看过的文章都要刷好半天屏幕。

三、便捷性

  我现在使用的是微信5.2版,在这一版中,所有的公共帐号都收在“订阅号”里。要阅读一篇文章,必须先点“订阅号”,进入公共帐号列表,再选择帐号,然后点开具体的文章,一共需要点击3次。在电脑上,用鼠标操作,点3次都算得上是用户不友好了,何况是在手机的小屏幕上。

  这也是无奈之举,在之前的版本中,公共帐号与私人帐号在同一个列表里,好处是点开文章只需触屏2次,但问题是当用户订阅的帐号一多,列表就会显得很凌乱。朋友的信息可能会被湮没,而微信是以朋友圈起家的,在朋友的信息与公共帐号的信息发生冲突时,产品团队自然会偏重前者。阅读新闻的便捷性便被牺牲,相比而言,微博只用点1次,新闻聚合平台只用点2次。

四、限制性

  与国际同行相比,在中国做媒体人面临的是特殊的国情,你懂的。这没什么,这半个多世纪都是这么过来的,因此媒体和主管部门已经有相当的默契:什么能报,什么不能报,怎么报?网络时代也不例外。不同的媒体对红线的把握各有不同,但与网络时代之前不同,媒体的自我审查不是最后一道防线,平台提供方会有更严格的审查。微博,微信都不例外。

  以目前的主观感受,微信明显比微博尺度更严格,很难说这种严格是上级部门的要求,更多的应该是微信自己的审查。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大象公会”关于庆丰包子的文章,同样一篇文章,在微博上广为流传,但在微信上屡被扑杀。微信的尺度更小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微信刚起步,小心为上;一是与微博不同,微信原本就没有打算把自己做成媒体平台,媒体资讯只是附加值,朋友圈才是主打,因此没必要冒政治风险。

  抛开尺度大小的问题不说,微信在产品设计上也很有问题。如果一篇文章被删除了,在微博上会直接显示“已删除”,用户也不必费心点开看了。而在微信上,如前所述,你得先触屏3次才能到文章页面,这时才会显示:“此内容被多人举报,无法进行查看”。这不坑爹吗。不过也有好处,至少你知道文章的名字了,可以通过回复指定代码,或者去Google。(本页来源 唐朝老五)

  》》更多微信营销做品牌推广的局限性请翻页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评价+测试】Cetaphil丝塔芙保湿润肤露功效怎么样好不好用伤肤吗?
下一条:消费者如何理性家电召回? 图示近年各家电品牌召回事件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