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消费主张 > 正文

私募基金行业存在哪些乱象?专家为稳健理财把脉支招

2016-08-22 09:01 来源:央广网 0

  江苏证监局连开“罚单”,对包括中植资本在内的7家私募机构出现的不合规问题采取行政监管措施。而今年上半年,证监会、中基协已陆续处罚了多家私募机构。私募基金行业存在哪些乱象?百姓投资理财需要警惕哪些风险?橡树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CEO洪宇,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芦云做客《天天315》周末会客厅,为您稳健理财把脉支招,并与您分享成功创业路上的快乐与感悟。

  央广网北京8月20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在眼下的低利率时代,百姓理财都希望获得尽可能高的收益,而把风险控制到最低。正是迎合了大家这样的心理,目前市场上各种号称高收益、高回报的产品频频出现。比如,面对年轻的创投企业发起人、私募股权基金(PE)管理者,众多不清楚私募基金为何物,不知道募集资金投向的朋友,拿着自己的血汗钱,甚至是老年人的养命钱,交给他们投资,这样的投资靠谱吗?如何规避种种投资理财的陷阱?选择什么样的投资理财产品是相对安全的?今天的《天天315》周末会客厅,就和大家一起来讨论这方面的话题。

  昨天证监会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总结了2016年上半年私募基金专项检查执法的情况,并且表示在庭审一年之后证监会正式暂停分级基金的注册工作,对于分级基金未来的一个管理方向,张晓军表示目前证监会正在研究完善相关的监管措施。

  张晓军:考虑到分级基金产品设计及交易机制较为复杂,普通投资者不易理解,并且去年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会暂停了此类产品注册工作,并于2015年8月21日通过新闻发布会向社会作出通报。目前,我会正在研究完善分级基金相关监管安排。

  另外张晓军还特别指出上半年证监会对于305家私募机构开展了专项检查,部分机构违规甚至是违法的情况,依然存在。

  张晓军:本次专项检查是继2014、2015年之后我会组织开展的第三次大规模私募基金现场检查活动。从检查情况看,有 4家私募机构涉嫌非法集资、非法经营证券业务;6家私募机构存在承诺保本保收益、虚构投资项目骗取资金等严重违法违规、侵害投资者利益行为;65家私募机构存在公开募集、未按合同约定托管基金财产,证券类私募机构从业人员无从业资格等一般性违规问题;199家私募机构存在私募基金风险评级及对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评估不到位等其他不规范问题。  

  经济之声:证监会的新闻发言人张晓军总结了目前国内一些私募机构所存在的问题。请芦云给我们介绍一下,私募基金的概念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来看?什么才属于私募基金?

  芦云:现在一般所讲的私募基金,实际上是从事一种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的基金。这种基金实际的运作方式还是一种股权运营的方式,但是它最后怎么能够实现盈利呢?就通过这种股权的上市,并购或者公司的回购,然后把这个股权进行一种价值的兑现。但是现在在私募基金也好,我们平时都叫PE,实际在这个领域里,法律的规范性目前还是在一个发展过程中,更多的是一些政策的导向。实际上现在在私募基金行业中所从事的这些活动,被分为几个档级,有的可能涉及到刑事犯罪,第二等可能是比较严重的违规行为,第三种可能就是一般的违规行为,第四可能就是在一般的操作中,比如有小的瑕疵,没有尽最大义务的高知。但是现在在法律层面上对这一块还没有形成一个健全的法律体系。所以说对投资人来讲,一是他本身投资的方式会导致投资期限比较长,所以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准备。二是他在这里会有一个投资成本,一般都会针对比较大额的投资。第三是公众性,参与度比较高,所以对于没有专业金融知识的投资人而言要谨慎再谨慎。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消费者如何避免踏入暑期教育培训陷阱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