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亿美金进口啤酒市场背后的“潜规则” 别说你懂
前段时间有人在酒说后台留言,想要代理一款进口啤酒,指名要“最纯正的德国黑啤!”,其实小编是一脸懵逼的,说实话,我连奇奇怪怪的德国字母都认不全,你还要纯正的德国黑啤,难道德国黑啤是一个品牌吗……这些年行业发展太快,我们刚对进口葡萄酒有了一点点认知,现在进口啤酒又来了,一下子打回到解放前。今天小编就带领各位酒粉“恶补”一下进口啤酒圈的门道,总之,这里面的水很深!小心被淹死!!
一、格局:进口啤酒很火,已成主流
事实上连流都称不上,更别说主了!
尽管进口啤酒很火,但目前远非主流,有多远呢?据不完全统计,销量还不到全国的1.5%,即你在大排档,撸着串,灌了100瓶勇闯、崂山后,终于有个前卫的小伙儿打开一瓶进口啤酒,浅尝细品,喝了三分之一,算了太贵,先放冰箱里面吧。经历了2014年的巅峰后,进口啤酒无论在销量,还是在价格上,从2015年均开始下滑。我们客观必须承认:进口啤酒横向对比在飞速的增长,甚至导致部分消费者认为其已经成为中国啤酒市场的重要角色,但从数据来看,这仅仅是看上去很美!
二、口感:进口啤酒麦芽浓度远高于国内
我们都被颜色骗了!
许多人初步接触接触啤酒,一定会有种后者口感更佳浓醇的感觉,并进而联想到进口啤酒麦芽浓度高,纯粮食酿造……而事实上,全球啤酒主要分为两大类:浓啤酒和淡啤酒,而进口啤酒多为浓啤酒,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有二:
一是市场方面进口商有益规避国产啤酒的锋芒,国产啤酒在淡啤酒(多为拉格啤酒)领域根基深厚,进口商只能选择黑啤、白啤等口味偏重的品种进行推广,有差异化;
二是浓啤酒的色泽较淡啤酒浓厚,其中主要取决于啤酒花、麦芽颜色等原料配置的不同,并非臆想中的那样:由于进口啤酒采用国外麦芽所造成,更不能等同于品质更好!
三、品牌:进口啤酒都是大品牌值得信赖
鱼龙混杂,名不副实的大有人在
对比京东和淘宝上销量排名前20的进口啤酒品牌,加以整理分类,我们发现:其中有百威嘉士伯旗下的著名品牌科罗娜和嘉士伯等,也有在德国比利时当地著名的非工业拉格啤酒,但大部分品牌是消费者较为陌生的。进而对这些产品在海外网站上进行了检索,真相令人讶异:我们发现有将近40%的进口啤酒只能搜索到中文的资料或者没有任何资料,有些国内热销的进口啤酒,只不过是在国外代工或者贴牌的产品,这让消费者付出的高溢价显得十分得不偿失,更有甚者是在国内代工厂生产的假冒进口产品。进口啤酒的鱼龙混杂,也为进口啤酒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