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亿美金进口啤酒市场背后的“潜规则” 别说你懂
四、渠道:进口啤酒已进入大众消费
依然停留在非主流群体和非传统渠道
从目前来看,进口啤酒依然没有进入中国人主流消费者的正常饭桌上,反而大多数群体是80、90后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后者除了对普通工业啤酒的需求外,也不断寻找其他的替代品,热衷新、奇、特的年轻消费者将目光转向了进口啤酒,这一点和预调酒很类似。与消费者匹配的是渠道特点,夜场和电商等成为进口啤酒的主流销售渠道,进口啤酒口味和种类多样,包装丰富多彩,正好能够满足年轻消费群体追求新奇和个性消费的特点。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尝鲜性消费因为重复购买率较低和场景化特征明显而发展受到制约,想要实现大规模的起量还是需要进入餐饮、商超等正常渠道。
五、利润:进口啤酒单品利润高
但难上量
啤酒经销商对于进口啤酒较为偏爱,主要是进口啤酒利润空间较大。但从整体市场来看,进口啤酒经销商虽然单瓶利润空间较大,但是销量较国产啤酒小很多。且由于保质期时间短,运输距离长等原因,进口啤酒对于存货的周转速度要求较高,相应资金的占用周期较长。现阶段进口啤酒经销商盈利模式通常为三分之一货源能够盈利,三分之一微利,三分之一略亏。随着进口啤酒单价不断下降,经销商的利润空间或将进一步受到挤压,经销商销售进口啤酒的意愿或将进一步下降。
六、价格:进口啤酒普遍价高
价差逐步拉小
进口啤酒整体价格比国产啤酒更高,但从单价上看,法国啤酒独占鳌头,紧随的是美国啤酒。据调查,目前进口啤酒品牌平均价格为5.52元/500ml,其中有明确外资厂家记录的进口啤酒品牌平均价格更是高达8.51元/500ml,但由于啤酒进口零关税,且近几年进口商的增加,进口啤酒市场更加分散,因而呈现下降趋势,部分产品已经接近国产啤酒价格。而相比来说国产啤酒价格比较低,相对优势较大,目前国内大型超市上架的青岛、燕京、雪花、哈尔滨、珠江等品牌的主产品价格均在4-5元/500ml左右。
七、分布:德国黑啤是最火的进口酒品牌
德国龙头不假,但没有形成牛逼的品牌
德国啤酒和荷兰啤酒目前是中国啤酒市场的最大赢家,在销量上二者占比高达35%和24%,金额占比更是高达43%和20%,远超其他国家。目前,德国为世界第二大啤酒生产国(不要问我第一是谁),境内共有一千三百家啤酒厂,生产的啤酒种类高达五千多种。尽管德国啤酒是我国进口啤酒中的龙头,但由于品牌分散,很难形成如百威(美国)、嘉士伯(丹麦)和喜力(荷兰)等的品牌,而德国黑啤更是对德国进口黑啤酒的统称,不是一个明确的品牌,就像白酒中的“二锅头”,是品类,非品牌。
相比国内雪花、青岛、燕京、哈尔滨等大品牌,进口啤酒普遍品牌认知度低,且集中于个别国家与品牌;而国人对进口啤酒认可度最高的是德国啤酒和比利时啤酒,但两国的啤酒品牌都较为小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