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市场一家独大“趁雨打劫”如何破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任震宇)网约车新政规定,网约车实施市场调节价,这被认为是突出市场主体地位的一大亮点。但网约车的动态加价,尤其是恶劣气候时的大幅度加价也让消费者闹心,尤其是在网约车市场主体逐渐走向一家独大的背景下,如何维护消费者权益,也成为新政出台后相关部门必须面对的问题。
网约车以市场为主导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第三条规定,坚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适度发展出租汽车,按照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的原则,有序发展网约车。网约车运价实行市场调节价,城市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实行政府指导价的除外。
根据《价格法》,市场调节价是指由经营者自主制定,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而政府指导价,是指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定价权限和范围规定基准价及其浮动幅度,指导经营者制定的价格。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暂行办法》删掉了此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政府指导价或市场调节价”的描述,直截了当地将网约车定价推向了市场,让价格因素起到市场主导作用,反映出供求关系,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好举措。
朱巍表示,网约车以市场调节为主,以实现和传统巡游式出租车的差异化运营的指导思想在《暂行办法》中有多处体现,比如删除了原征求意见稿中“市场奖励、促销”提前十日向社会公告的规定。“市场奖励或促销属于正常市场行为,也有相应的竞争法规和广告法规约束,不需要在《暂行办法》这样的特别法中额外规定,删除了提前公告的规定,反映出立法思路回归市场主导的意愿。”
动态加价合法却闹心
网约车价格以市场调节价为主,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让消费者有些忧虑,这是否意味着动态加价有了法律依据,网约车的各种加价会成为常态?
使用网约车的消费者不难发现,几大网约车平台开始越来越多地实施动态加价,即在交通高峰期或者热点地域,要在基础价格上进行一定的上浮。更离谱的是恶劣天气期间的加价,如不久前北京下大暴雨,有一些网约车乘客发现,在滴滴、优步、神州等网约车平台叫车,平均加价两倍左右,个别达到4倍以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