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补贴新政欲出 骗补者或被取消资质
目前,国家界定骗补和违规谋补方式主要有三种,包括车辆未达到推广标准甚至未生产,违规取得牌照骗取补贴;车辆符合规定,但卖给关联企业而非终端用户,未达到补贴条件提前谋取补贴;车辆卖给终端用户,但在获取补贴后大量闲置,造成财政资金严重浪费。
与此同时,根据车企的违规新闻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取消财政补贴资格,追回补贴资金、罚款、取消汽车生产资质,将问题车型从推荐车型目录中剔除,等等。
“第一类骗补车企未来估计要将问题车型从推荐车型目录中剔除,甚至取消汽车生产资质,其力度是超强的。”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其他两类的处理应该是追回补贴资金、罚款,企业未来发展不会受到严重影响。
在此之前,由于部分车企去年12月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50%以上,大幅偏离正常轨道,被曝光可能存在骗补情况,包括江苏省苏州市吉姆西客车、陕西通家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江苏陆地方舟新能源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国宏汽车有限公司、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芜湖宝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重庆力帆汽车(微博)有限公司以及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等等。
新一轮补贴政策即将推出
目前,按照我国的补贴政策,新能源汽车补贴分为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两大类,以6-8米纯电动中巴车为例,国家补贴标准为30万元/辆。而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的地方补贴标准与国家1 1配比,为此,一辆6-8米纯电动中巴车最多可获得60万元的补贴。
据悉,我国2013-2015年中央财政共拨付补贴、奖励资金284.44亿元。其中,2013-2014年实际发放购置补助资金101.9亿元,2015年预拨购置补助资金175亿元,地方财政2013年-2015年拨付补助资金合计200多亿元。
高额的政策性补贴,不仅成为了新能源生产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也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动力。数据显示,2013-2015年公共交通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24.6万辆,占同期总量的一半左右。
下一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