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正文

管清友:人民币升值预期出现重大逆转 是个中长期现象

2014-01-14 15:14 来源:腾讯财经 0

  

NDF人民币贬值预期下中国国债利率高于美国国债利率


资料来源:Bloomberg,Wind,民生证券研究院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趋近均衡汇率


  注:为了方便比较,本图中使用美中国债利差,美中10年期国债利差=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中国10年期国债利率。

  第五,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净误差与遗漏项出现逆转,意味着资本外逃现象时隔7年再度出现,暗含人民币贬值预期。净误差与遗漏项差额(顺差/逆差)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以及储备资产项目之和出现的缺口,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统计时出现的误差和遗漏,包括地下钱庄等各个渠道流入或者流出境内等资金流动。一般来说,净误差与遗漏顺差持续出现表明套利、套汇资金流入境内,净误差与遗漏逆差持续出现表明资本外逃。

  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净误差与遗漏出现2002年来的首度逆差。2009-2012年净误差与遗漏连续4年出现逆差。2013年前三季度净误差与遗漏逆差373.8亿美元,如无意外,2013年净误差与遗漏将连续第5年出现逆差。从历史经验来看,净误差与遗漏逆差是资本外逃的信号,也暗含着人民币贬值预期。

  1990-2001年,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项连续出现12年的逆差,累计逆差额为1466亿美元。其中,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期间,我国的净误差与遗漏逆差额最大,1997-1999年分别为223亿美元、187亿美元和178亿美元。这也是我国资本外逃最为严重的时期,人民币贬值预期达到顶峰。

  2002年,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冲击影响的退去,中国经济逐渐复苏并走出通缩,净误差与遗漏项出现12年来的首次顺差,资本外逃转变为资本流入。2003年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升温,净误差与遗漏项顺差逐步扩大,套利资本(“热钱”)大量流入境内。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当天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1%。同年,净误差与遗漏顺差达到229亿美元的历史新高。2002-2008年,净误差与遗漏项连续7年出现顺差,顺差额累计877亿美元。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套利资本的流动再度出现逆转。2008年9月,以雷曼兄弟破产为标志的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自2008年以来,不仅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经济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认为,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变化值得关注。第一,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状况明显改善。我国的经常项目顺差占GDP之比在2007年达到10.1%的历史高点之后,连续大幅回落,2008-2012年分别为9.3%、4.9%、4.0%、1.9%和2.3%。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地方两会看低经济增速 多省区下调GDP增长目标
下一条:取100块竟收25元手续费 信用卡取现收费标准混乱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