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正文

星巴克“中国暴利” 云南咖啡产区陷低收购价危机

2013-11-04 16:06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1

  “星巴克暴利”讨论,由于各类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卷入,在2013年的10月,持续了一个月之久,迁延至月底,仍未见舆论熄火之迹象。

  一些报纸和电视报道说,咖啡豆加牛奶、纸杯等一次性用品,成本总共不到5元,售价却为27元。媒体对比了北京、伦敦、纽约、孟买的星巴克同款拿铁咖啡,发现北京最贵,27元,孟买最便宜,14元多,中国市场价格比美国的贵了1/3。

  中国确实是星巴克的“盈利大市场”。星巴克2013财年第二财季报告显示,中国/亚太地区营业利润率为32%,美洲区利润率为21.1%,欧洲、中东及非洲(EMEA)营业利润率为1.9%。

  舆论热潮之所以迟迟不退,是因为意见分化,渐渐地,社交网络上支持星巴克的声音多了起来。

  商务咨询机构CIC采集了此间17万余条与星巴克相关的微博,15.6%支持星巴克,5.8%支持央视,余下为中立态度。参与讨论者主要来自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最具挑战性的观点,来自《人民日报》旗下杂志《中国经济周刊》: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法耶德说,星巴克在中国的价格不应该降低,否则会有倾销的嫌疑。

  相比之前的公关危机,星巴克高管这次显得有点气定神闲了。

  2012年9月,星巴克入驻杭州灵隐寺。网友纷纷恶搞:“施主,您是要大悲(杯)还是超大悲?还是大瓷大悲?”“我能续悲(杯)么?”

  更早一些的2007年,央视主播芮成钢高喊“请星巴克从故宫里出去”,亦得到舆论支持。

  似乎有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味道。

  莫非人们更加崇洋媚外,更加“迷信洋品牌”了吗?不。恰恰相反,人民群众的思考更向前进了一步,在舆论中的表现也更加冷静自信。

  新华社“新华视点”发问:“与其指责星巴克定价高,不如反思一下,为何我们没有一家可以被广泛接受的中式茶座连锁店呢?”新华社的通稿提出“中国品牌何时才能叫板星巴克”。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康师傅与日企合作 投资500万美元进军中国奶粉市场
下一条:李阳变成疯狂直销人 曝公司拖欠工资三个月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