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村振兴再发力 徽商银行扎实推进农村金融扶贫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安徽省政府迅速贯彻落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小岗村重要批示精神,制定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对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作了整体部署,奋力推动安徽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
作为地方主流银行,徽商银行坚决贯彻中央和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持续加强金融创新,扎实推进金融扶贫,用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持续浇灌安徽广大的农村地区,积极打造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安徽样板。
强化顶层指导
出台系列纲领性文件
为加强服务乡村振兴的统筹指导,找准发力重点,徽商银行按照安徽省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陆续出台《关于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意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行动计划》等纲领文件,对全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总体规划,并就服务的重点领域、拓展途径和保障措施等提出明确要求。
该行聚焦农业生产、农村生态和农民生活,重点实施“乡村治理、产业兴旺、城乡融合、生态宜居、消费升级、扶贫攻坚”六大行动,构建服务乡村振兴产业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和扶贫金融等产品体系,强化“资源、人才、授信、风控、科技”五大保障,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把徽商银行打造成为金融服务全省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和综合服务商。通过引入金融活水,持续加大投放力度,助力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突出质量兴农
激发服务乡村振兴原动力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如何找准服务乡村振兴着力点,发挥金融杠杆的“撬动效应”?徽商银行积极尝试,坚持以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适应农业农村新形势新需求,以特色产业金融为抓手,突出以质量兴农、产业带动为着力点全力助推乡村振兴,不断激活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是竞争力。安徽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分布散、链条短,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不强,振兴农业关键要在改革创新上精准发力,围绕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趋势,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为此,徽商银行坚持质量兴农,以支持全省“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产业兴村强县行动为突破口,聚焦茶叶、山核桃、酥梨、生态渔业、猕猴桃等地方特色效益产业链发展,创新开发徽农贷系列产品,包括“金谷粮农贷”、“金叶果蔬贷”、“酥梨贷”、“核桃贷”、“茶谷贷”等专属产品,助力地方政府发展现代特色高效农业。
位于安徽省巢湖市的槐林镇是全国最大的渔网生产基地,涉及捕鱼类相关企业达500家,从业人员2.4万人,年产值接近60亿元。产品不仅畅销全国,还远销至俄罗斯、非洲、南美洲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命名为“中国渔网第一镇”、安徽产业集聚专业镇建设示范点。由于渔网类企业基本是家族式经营,大多存在缺乏有效抵押物或抵押价值不足(多为自建房)、财务数据不健全、支付方式以现金为主、交易缺乏有效银行流水等问题。再加上成品大部分出口海外,且受捕鱼季节及出口结算周期影响,资金需求呈现快、周期性强等特点,多年来难以在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融资。
徽商银行急客户所急,针对渔网小微客群特征精心定制纯信用贷产品——“渔业贷”和“鱼跃贷”。“渔业贷”主要根据IPC技术进行调查交叉验证,依据企业生产用电、设备情况等参数衡量经营规模及融资需求,同时辅以村委会、渔网协会、邻居亲属为侧面调查渠道,对借款人进行综合全面审慎的评估;“鱼跃贷”则是根据数据积累将“渔业贷”推至线上化运营,让小微客户轻轻松松在移动手机端即可完成审贷、放款等全流程。截至2018年8月,徽商银行累计投放“渔业贷”128笔、6415万元,“鱼跃贷”上线当日便成功授信客户86户,额度合计607万元,灵活有效地解决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渔网商会的一致好评。
聚焦乡村绿色发展
助力打造生态宜居新格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切实保护好农村宜居生态,为此,徽商银行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以绿色金融作为推动全行经营转型的抓手,不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全力服务好绿色、循环和低碳经济发展,以金融手段引导新兴绿色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为打造宜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贡献金融力量。
截至2018年6月末,该行成功发行5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累计为绿色金融投放超136亿元,覆盖生态修复及灾害预防、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等多个领域,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安徽打造绿色生态样板“添砖加瓦”。
实现农村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过去提到农村环境想到最多的就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为彻底改变农村人居环境,安徽从2017年6月开始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努力打造绿色江淮美好家园。徽商银行积极配合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在原有PPP项目贷款、绿色金融等产品的基础上,创新污水处理收费权质押融资、绿色资产证券化等融资业务。截至2018年6月末,已先后向五河县、青阳县、天长市等15个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项目投放农村人居环境贷款合计20.68亿元,为全省垃圾分类处理、县域水体生态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安徽皖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黟县更是徽商和徽文化的发祥地,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旅游强县,境内西递、宏村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5A级景区,每年接待游客数量接近1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百亿,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民宿作为景区特色旅游配套设施,近几年来在黟县得到蓬勃发展。民宿经营场所大多为古民居,90%以上暂无营业执照,以中等规模及中等档次为主,每隔两三年便存在修缮及扩建资金需求,但因古民居不能抵押、经营户无可抵押的资产等问题,经营户融资难问题一直困难经营户。
针对景区民宿经营情况及实际需求,徽商银行推出特色产品“民宿贷”,其目标客户为西递宏村等景区内经营农家乐及民宿的本地客户,担保方式有抵押、质押、保证等,针对优质经营客户还可采用信用方式,根据房间、床位、餐桌、档期和营业额,运用评分卡打分综合确定其授信额度。截至2018年8月末,该行在宏村、西递、屏山和南屏等景区已发放“民宿贷”53户共计2326万元,极大改善了黟县民宿旅游居住环境,大幅提升了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