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村振兴再发力 徽商银行扎实推进农村金融扶贫
创新扶贫金融
共谱服务乡村振兴协奏曲
金融扶贫既是党和人民交给金融机构的重大任务,也是金融机构履行企业责任的应有之义。徽商银行严格按照全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将金融扶贫与服务乡村振兴结合起来,积极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压实责任、精准施策,倾力助推全省全面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为了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该行党委将金融扶贫纳入党委工作要点,确保在支持脱贫攻坚上有所作为。
产业扶贫强造血。要实现长效扶贫,必须找到可持续的扶贫模式,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变输血为造血,利用金融活水推动产业扶贫无疑是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该行积极响应政府“四带一自”模式,主动采用以农业龙头企业或农业合作社为带动主体的产业带动模式,即贫困户作为借款人从该行申请扶贫小额贷款,并以带资参与经营的模式将贷款资金投入到带动农业龙头企业或农业合作社用于经营,并以提供劳务、原材料等方式参与到带动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以分享企业经营收益和自身劳动收入。截至2018年7月末,该行扶贫小额信贷贷款余额7.89亿元,贷款户数19931户,贷款余额较年初净增2.51亿元,贷款户数较年初净增6317户。
定点扶贫搭桥梁。2011年,徽商银行积极响应安徽省委省政府号召,对口帮扶泗县脱贫。2015年,随着精准扶贫工作在全国、安徽的有序推进,该行宿州分行结对帮扶泗县长沟镇马王村。
推行普惠金融
提升“三农”金融获得感
农村金融服务一直是农村改革的薄弱环节和难点,徽商银行基于“普惠金融”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深耕小微、熟悉“三农”的地缘和人缘优势,将“创新驱动”作为重中之重,聚焦普惠产品、渠道和机制建设,以创新驱动引领业务发展。
针对农村居民“存款贵、贷款巧、服务好”金融需求,该行不断加大产品和系统研发力度,研发上线了包括徽农卡、普惠存单、徽农贷、徽农通、个人资金归集、分档计息、移动发卡等普惠金融专属产品,初步构建了通用产品与专属产品相结合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普惠金融产品体系。目前徽农卡已累计发卡159.34万张,普惠存单开立70.69万笔,在县域乡镇地区的个人贷款余额254.75亿元;在行政村布放徽农通金融服务终端140台,服务农村客户56万余名,减免三农各类手续费9000余万元。
在渠道建设方面,徽商银行坚持“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原则,积极推进机构向县域乡镇、大别山革命老区、皖北地区等地下沉,初步构建了县域支行、乡镇徽农支行、村级徽农金融服务室三位一体的农村普惠金融渠道体系。截至2018年6月末,该行设立县域综合支行61家,徽农支行92家,实现全省61个县(市)全覆盖,在皖北地区共设立133家支行,占对外营业网点的32%,有效增强在皖北县域乡镇的金融服务能力。
此外,徽商银行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构建总、分、支三位一体普惠金融组织架构,从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两方面入手,逐步建立权责利统一、激励约束相对称的绩效考评和经营机制,稳步推动“人随点走”和“属地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徽农金融服务室的银行、乡镇政府、村委会三方选人用人机制。截至6月末,该行县域机构储蓄存款余额接近400亿元,个人贷款余额超254亿元,个人贷款余额27.43亿元,其中徽农支行工作人员本土化程度已经达到53.5%,拉动乡镇农村地区就业1000余人。(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