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剧表象繁荣背后:精品与糟粕共存 获利渠道存争议
记者 罗坪
“不付费,一周才更新两集。”上周四晚,覃晓辰为追最近热播的一部悬疑剧,在搜狐视频上花了18元注册成会员。自此她可以做到连看12小时,一天追完一部剧。上一次为追剧,她付费注册成了腾讯视频的会员。付费收看,吸纳会员,网络剧正迎来它最好的时代。覃晓辰对热门剧《余罪》、《灭罪师》、《黑暗者2》等,随口道来。
从2014年的网剧元年,到2015年产量井喷,再到2016的稳步增势,网络剧正一路高歌猛进。然而一边是爆款“IP”背后火热的资本追逐,一边是规范监管的客观趋势。于此,各家视频网站似乎都看到了传统影视大变局的风口。如何在政策允许的边界内获利?网剧走向繁荣的同时,也走到命运的十字路口。
A 出品现状:精品与糟粕共存
覃晓辰一口气追完的第一部网剧,是韩国悬疑剧《信号》,播放平台是腾讯视频。网剧又称网络自制剧,顾名思义就是专门为电脑网络制作的,通过互联网播放的一类网络连续剧。近日搜狐视频推出的职业网剧《法医秦明》大热,目前播放量破1亿,视频上的弹幕多到一度霸屏。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5年,乐视打造了中国首部用胶片制作的、专门在手机上播放的自制剧《约定》。彼时视频网站均还在起步阶段,从2012年到2013年各大平台均有产出,此时自制剧处于蓄力期。而2014年被誉为自制剧元年,自制剧开始上升到战略层面,各大玩家纷纷加大投入力度,自制剧总集数达1469集。
2015年,自制剧增长势头呈爆发趋势。数据显示,制作集数飙升至2866集,同比增长95%,全年累计播放量达229亿次,还出现了爆款网剧。经过两年井喷式发展,2016年到2017年被普遍认为是自制剧行业的增势阶段。网剧发展如日中天,给传统电视剧的制作模式带来冲击。
近年来,无论是《花千骨》、《青云志》、《老九门》等有粉丝基础的网络IP剧热播,还是《盗墓笔记》、《心理罪》、《暗黑者2》等“超级网剧”的大热,都彰显出年轻观众的趣味占据主导。记者梳理近年来搜狐、爱奇艺、腾讯、乐视等视频平台,发现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网剧,均以玄幻、爱情、古装、悬疑、谍战等题材为主。
在故事风格、演员阵容和拍摄手法上,网剧都凸显年轻化,无论是特点还是槽点,都旨在抓住年轻人眼球,一些大剧投资规模上亿元。赵丽颖、胡歌、、霍建华、杨幂等演员,也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在视频网站的推动下,自制剧创作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开始朝着大投入、精品化迈进,2015年电视剧“剧王”投资为单集300万—600万元,而《盗墓笔记》单集投资达500万元,两者不相上下。
网剧精品与糟粕共存,品质参差不齐,部分作品过度娱乐化,成为网剧备受争议的原因之一。从今年1月起,《无心法师》、《盗墓笔记》、《上瘾》等热播网剧在相关平台或“优化处理”再上线,或彻底下架。近日,《余罪》、《灭罪师》、《暗黑者2》等涉案题材成为第二批下架整改网剧。下架意味着发行周期和赢利周期结束,投资方、广告商将面临损失。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