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剧表象繁荣背后:精品与糟粕共存 获利渠道存争议
B 变现模式:付费收看抢市场
2015年至2016年,当《太阳的后裔》、《盗墓笔记》、《老九门》等一部部热门网剧播出后,视频网站在收获大量广告收益的同时,也收获了大批付费会员。据艾瑞公司《2015年中国在线视频用户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在线视频市场规模超过400亿,付费用户数量实现爆发性增长,达到2884.1万人。
目前,付费用户在整体在线视频用户当中渗透率仍然较低,用户付费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仅过了半年,仅爱奇艺一家视频网站用户数增加就超过1000万。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乐视网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除了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土豆、乐视网付费用户数均超过1000万,付费用户数量增长远超预期。
据爱奇艺创始人龚宇透露:5年前他并不相信视频内容付费模式可行,但没想到近几年爱奇艺成为视频付费模式最坚定的推动者。其称,从2011年开始爱奇艺已经开始对视频会员服务进行尝试和摸索。五年间爱奇艺抓住了从电影、纪录片到大剧、演唱会直播等会员内容需求的扩展,以及从视频观看到电影票、阅读、社交、电商等跨领域会员服务需求的交叠,快速实现会员内容类型开拓、排播模式创新、服务领域延展。
乐视也是网剧的重要角逐者。据乐视视频一位高管透露,其平台通过瞄准庞大的年轻用户市场,视频网站打通集投资、制作、发行、播放、衍生开发等各环节,打造垂直一体化的泛娱战略格局。网络自制剧不仅要依靠内容吸引力。为实现爆红和变现,网剧既要题材新颖、表达灵活、高度贴合受众心理需求,还需要专业团队进行强执行力的宣发推广,玩转话题营销。
上述人士还称,与电视剧相比,网剧营销方式更加灵活。比如整剧冠名、贴片广告、插播广告、植入广告、定制剧等,广告在整体收益中占比很大,部分自制剧甚至在正式上线前就依靠内容营销收益收回成本。尽管广告依然占据自制剧收益的半壁江山,但所占比例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会员付费业务营收占比持续上扬,例如某爆款剧热播期间为乐视视频贡献220万会员。除此之外,版权分销、衍生品开发也是自制剧的盈利模式。
乐视网官方报告显示,乐视视频2016年上半年会员付费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150%。增长主要得益于其两大独特优势:一是会员不止于视频网站,更是畅享乐视生态的通行证,乐视以互联网生态创新模式布局七大产业,为用户创造全新价值。以乐次元影视会员为例,除了热门影视、无广告、1080P画质等视频标配服务,还可享受线上、线下专属服务,包括线上乐视商城新品优先抢购,并有机会参加线下免费观影活动、粉丝见面会、明星演唱会等。
C 行业规范:网剧标准或与电视剧统一
近日多部网剧的热播和下线,搅起行业内部的一池春水。目前,相对于电视剧,网络剧审核甚为宽松属“自审自播”。也就是在“谁办网谁负责”的原则下,哪儿播哪儿审,先审后播。
比起拍摄电视剧,网剧的门槛要低得多。一位从事网剧制作发行多年的业内人士表示,因网络平台是“一剧一审”,平台不同加之没有细致的统一标准,审核参差不齐。以前有个说法,不管懂不懂,有钱就能拍网剧。甚至有人拿20万元就能拍部网络电影,质量非常次。做完由网络视频平台审,审完如果不好,就改情节改内容,去掉一些不好的镜头。
不过在2015年全国电视剧行业年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在主题报告中,曾表示将规范管理网剧和网络自制节目:“电视不能播什么,网络也不行”,被外界视为网剧政策的一个信号。线上网剧将与线下电视剧统一标准,网站自审的审核员需要接受培训考核……
监管的规范化对于大的公司而言影响尚轻,但对于专注影视剧IP的创业公司而言,是否意味着冬天要来了?
在《花千骨》制片人唐丽君看来,无论是网剧还是电视剧,在制作标准上都要做“精品剧”,不能因为网剧就“将就着”做,降低水准。“移动互联网时代,网剧有市场,你不能不去做。当然我们不能打擦边球,也从没有用猎奇去赢得网民喜爱。内容标准上,跟总局精神不违背。”她的这一看法,并非一家之言。
爱奇艺自制剧开发中心总经理戴莹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其现在所做的自制剧都很关注尺度。在创作层面更多是在题材上有所创新,不刻意追求所谓大尺度。“我们的制片人会有第一轮审查,专门编审部门再进行第二轮审查之后才会上线。”只是因为一些游走在监管“灰色地带”的网络剧,打着法律的“擦边球”,才引来下架整改的风波。
目前自制剧共有29种类型题材,其中喜剧/搞笑 都市/时装爱情/言情 剧情四类为主,占据着58.06%的市场份额;偶像、悬疑、青春/校园、古装/宫廷/宫斗、科幻、情景类占29.6%的市场份额;惊悚/恐怖、穿越、武侠、励志、罪案、奇幻类约占8.24%的市场份额;其他各类型份额较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