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正式入篮SDR:全球金融市场期待“中国舞步”
五种货币在SDR篮子里的权重情况
人民币成为IMF认定的五种“可自由使用”货币之一,是中国全面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扮演重要角色的标志性事件。它不仅会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新动力,也将进一步促进国内的金融改革开放。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将正式成为SDR(特别提款权)超主权货币。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未来,人民币将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在全球储备经理的资产配置中占据更多比重。
从跨境贸易货币起步,稳步迈向储备货币,世界在翘首凝望“中国舞步”踱向舞台的中央,同时也以更高标准和眼光看待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通往SDR路上的金融改革
人民币入篮并非坦途,历经了一段金融改革开放从量变到质变的艰难旅程。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对金融体系特别是银行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银行体系的韧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得到稳步提升。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顺势推动了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经过多年改革和开放,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使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快速提升。
十年磨一剑,却还是差了“临门一脚”。2010年,IMF进行五年一度的SDR货币篮子例行审查,认为人民币满足了出口门槛标准,但尚未达到“可自由使用标准”。在此次审查中,人民币与SDR失之交臂。
但是,改革的脚步不能停歇。2015年7月,人民银行推动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开放,宣布允许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央行类机构)自由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满足了其对冲人民币利率风险的要求。随后,人民银行又向其开放了银行间外汇市场。2016年2月,人民银行进一步向境外私人机构投资者开放了银行间债券市场。
央行货币政策二司副司长周诚君对此总结道:“上述一系列开放政策的逻辑,是即使人民币不再单边升值,境外持有人民币资产的非居民也能享受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
入篮的条件并未因此而成熟。人民币要成为SDR篮子货币,还要迈过三道坎:一是需提供人民币代表性利率和代表性汇率,以便于对SDR进行相应的估值和计息。二是为境外机构开展人民币及相关业务的清算和结算提供进一步的便利。三是要加强与市场沟通,及时准确传递经济金融政策信息,更好地引导市场预期。当这些条件逐一满足之后,人民币入篮便水到渠成。
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新动力
人民币入篮,意味着什么?最直接的答案就是,意味着人民币的储备货币地位正式获得认定。
目前,全球11.46万亿美元的中央银行储备中,人民币的外汇储备仅占1.13%。周诚君表示:“保守估计,我们认为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人民币资产占全球央行储备资产的比例将上升到4%以上。”
中金公司宏观分析师余向荣也表示:“入篮将增加人民币的敞口。人民币在新篮子中的权重为10.92%,理论上所有IMF成员国将通过所持SDR自动形成对人民币约2100亿元的敞口。年初至今,境外机构已增持中国国债965亿元。我们测算,到2020年,人民币储备份额有望达7.8%,对应约5.7万亿元对人民币安全资产的需求。”
而随着人民币加入SDR,国际上对人民币的认知度随之提高,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将增强,这会减少境外使用人民币的阻力、增强使用人民币的意愿,国外企业和个人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也会提高,从而推动人民币被越来越广泛地用在出境旅游、留学、贸易和投融资等跨境交易中。
中国银行新疆区分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刘建告诉记者,此前,中亚国家习惯性地使用美元。人民币加入SDR后,会增强中亚国家使用人民币结算的信心,习惯会慢慢改变,也有利于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发展打开局面。
余向荣认为,入篮SDR是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的里程碑,短期内人民币不会对美元的主导地位构成挑战,但以一个很低的起点,人民币的使用份额有足够的提升空间,并放大为可观的体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