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正式入篮SDR:全球金融市场期待“中国舞步”

上海证券报   2016-10-01 15:28

  下一程:

  人民币要成为国际金融交易货币

  入篮SDR并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终点,也并不意味着前方是一片坦途。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涂永红指出:“人民币在SDR新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为10.92%。我们对人民币国际化做了5年的跟踪研究,编制了综合反映人民币国际使用情况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到去年年底这一指数大概只有3.6%的水平,离10.92%差距还不小。”

  入篮SDR具有极大的象征性意义,但现实是,资本的配置和流动是顺周期的。

  随着美元走强、人民币升值趋势不再,加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境外主体“将人民币放在枕头底下也能升值”的时代已经过去。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些指标出现了放缓,一些指标甚至发生了逆转。

  例如,中国香港离岸资金池从2014年底最大的1.0万亿元萎缩33.5%至今年7月的6671亿元,同期中国台湾地区和新加坡的人民币存款规模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人民币结算的全球占比从2.8%下降至1.7%,而人民币在全球结算货币中的排名则从第4位下降至第6位。

  对此,涂永红分析认为,前些年境外主体持有人民币主要是升值预期推动的,现在进入双向波动,甚至还有贬值预期,原本想套利的投资者就会减持。与此同时,美元也收复了2008年的失地,十分强劲,这也会使人民币国际化受到比较大的阻力。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室主任张明认为,伴随着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预期的逆转,跨境套汇的活动也会逆转,这会导致香港市场人民币存量的下降;同时,内外利差的显著收窄也会使跨境套利活动显著收缩。而一些套汇套利活动是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方式来“伪装”的。人民币入篮SDR后,短期内也不宜对国际机构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需求作过分高估,毕竟资本的流动是顺周期的。

  入篮后,人民币国际化的改革如何继续推进?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钟红认为,人民币不是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也不是为了加入SDR而去接受国际社会提出的条件,而是应在这个过程中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

  人民币由贸易结算货币,发展成为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是不是就实现了呢?周诚君认为:“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购买了人民币资产后,就会有获利了结的需求。因此,下一步我们将更好地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使境外非居民能实现风险管理和对冲,以及给他们获利了结的机会。”

  “无论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多宏伟,看起来多么‘阳春白雪’,它的实现,是通过商业银行一笔笔业务做出来的,是通过企业家、投资者和银行的市场决策完成的。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还远未达成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下一步,人民币要成为国际金融交易货币。”周诚君的目光,已经投向更远处。(记者 高翔)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
  • 今日(5月12日)最新油价:92,95号汽油最新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