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正文

东北振兴要升级到2.0版 呼唤体制转型

2016-09-26 15:31 来源:经济参考报 0

  ●东北振兴的转轨,即从重工业为主向轻重工业转化、从传统重工业向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结构转型,还需加快步伐。否则,无论增加多少投资、多少项目,都等于“重上加重”、“老上加老”、固化原来的旧结构。

  ●对东北的产业定位,非常有必要从“两个基地”变为“三个基地”,即加上服务业基地。未来东北振兴应该是三个基地的振兴,而不能单说“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这方面早转早成功,晚转就会被动。

  ●东北地区依靠行政力量配置资源的思维惯性,以及较为严重的关系文化,是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的,因为它的交易成本太高,既不利于创新创业,也无益于公平竞争和财富创造。因此东北地区全面振兴,重构东北文化,加大市场化改革的主观能动性,是必要一环。

  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出现较大困难。今年以来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经济又出现分化趋势。东北经济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日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应该历史地、辩证地分析东北地区的经济表现和困难。东北振兴是场攻坚战,事关全局,必须加快推进;也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新常态下,东北振兴发展需要明确改革的长远目标,摆脱结构固化和路径依赖,升级到2.0版。他认为,东北经济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思想观念与体制机制上。投资是东北地区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手段,但不能单纯靠政府掏钱。新一轮东北振兴呼唤体制转型,呼唤培育符合时代发展的商业文化。

  辩证评价东北经济局势

  落实“十三五”规划是重点

  《经济参考报》:您如何评价2003年以来的“振兴东北”成效?以及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

  胡鞍钢:要正确、辩证、全面和系统地看待“东北现象”,当前东北经济的确出现较大困难,但我们要从困难背后看到以下几重要素:

  一是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数据看,今年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东、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增速都趋于放缓,东北地区虽然投资下降,但降幅也在缩小。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投资增速大幅下降,但东北的经济增速并未出现同比例下滑,这说明东北经济传统投资驱动的模式已经在改变,仍具有内在活力和动力。

  二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指标来看。东北三省的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仍在增长,2015年辽、吉、黑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7%、6.6%和6.8%,人均消费支出分别增长7.0%、5.6%和4.9%。这样的民生指标也是检验东北振兴的重要标准,仅根据经济增长率指标就作出“上轮东北振兴失败”的论断,未免片面。

  三是从全球产业发展状况来看。东北经济当前出现的困局,是世界新兴经济体发展困局的一个缩影。大宗商品全球价格下跌后,凡是主要依赖全球性、可贸易原材料的国家,如俄罗斯、沙特、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甚至加拿大、澳大利亚经济的增长率都出现大幅下滑,东北现象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共有特征。

  当然,上轮东北振兴也有不足之处。过去几轮“东北困局”都与过剩产能有关,虽然之后市场对钢铁、煤炭、石化产品等原材料的需求上升缓解了当时的困境,但客观上也拖延了东北地区的战略转型。“新常态”反而有利于倒逼东北加快转型调整。

  要评判振兴成功与否,我们要看东北的主要目标有没有实现?这就包括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近10多年来,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综合指标均有所上升,经济社会发展、结构调整、改革开放等也取得了相当成绩,即使是经济增速最低的辽宁,也进入了人均GDP “一万美元俱乐部”。而在10年前,辽宁省人均GDP只有2367美元。

  总体来说,中央振兴东北的路子没有错。未来振兴中东北要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特别是把十三五规划中与东北有关的内容逐一对照和落实。比如“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促进困难地区转型发展、发展海洋工程、建设智能化港口、构建智慧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等方向,东北都可以从中找到机遇,与中央形成合力。振兴东北的道路国家已经规划得很清楚和明确了,不仅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更点明了当前的重要抓手,关键在于地方如何落实,怎样去推进自己的供给侧改革。抓落实在东北尤为重要,东北是中国转型发展困境的典型代表,东北问题解决的好坏,对于全局有着重大示范意义。

  国企民企同时发力

  推动产业结构转型

  《经济参考报》:东北地区国有经济比重大,民营经济占比小,近年来很多人一直认为这是东北的一大弊病。您如何看待东北的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

  胡鞍钢:客观认识现状是我们做一切决策的基础。从数据来看,以辽宁为例,国有控股企业现在只占企业数的3.6%,资产规模占总量的43.2%,主营收入占24.7%,利税占27.8%,从业人员占26.3%。

  东北地区已经形成了“两条腿走路”的格局,接下来的改革任务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激发国企活力;另一方面要发挥占绝大比例的民营企业、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动力,这样就能在国有与非国有企业之间形成合力。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东北重工业比重确实太高。以辽宁为例,在规模以上企业中,重工业的资产占比高达85.3%,主营业收入占79.3%,利税占79%。由于产业结构迟迟未能转型升级,不仅使得国有企业过多地参与到重工业,越来越多民营企业也挤了进去,这就和深圳等南方地区民营企业更多注重投资创新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究其原因,东北地区资源丰富,容易形成资源密集型优势,产业发展容易产生较为严重的路径依赖。由此,东北振兴的转轨,即从重工业为主向轻重工业转化、从传统重工业向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结构转型,还需加快步伐。否则,无论增加多少投资、多少项目,都等于“重上加重”、“老上加老”、固化原来的旧结构。

  我们对东北振兴应该确定一个打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如果说振兴过程至少需要20年,现在我们还只爬到“半山腰”,进入了改革、发展和转型的攻坚阶段。在这期间,国有企业改革就是一块“硬骨头”,而且在国企的效益下滑,发展困难时期,还要抓好促改革与稳增长、调结构的关系,这就需要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另外东北有很多重工业企业都在退出,但是“东方不亮西方亮”,一些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中国制造2025”也取得了不小成效,当然这些成果目前还只是“星星之火”,对传统产业下滑的支撑作用还不够强。所以,东北振兴既不能止步不前,也急不得。

  从这一点来看,东北的振兴发展需要重新明确改革的长远目标,即进入2.0版。东北地区应该弄清楚往哪转、怎么转,以及以谁为目标、追赶谁、学习谁等问题。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深圳市规划国土委:6平方米“蚁房”涉嫌违法违规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