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两会关键词:“舌尖上的安全”应全过程无缝监管

2014-03-06 10:43 来源:闽南网 0
“舌尖上的安全”,代表认为,应建立全过程无缝监管机制。

  “三个最”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代表委员认为,应真正建立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无缝监管”机制

“三个最”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报告解读

  闽南网3月6日讯 李克强在作政府报告时提出,要统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要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出自《尚书》中的《五子之歌》,意思是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稳固,国家才能安宁。

  关键词 就业

  确保“零就业”家庭

  至少一人就业

  【报告摘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27万人,要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实施不间断的就业创业服务,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加大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做好淘汰落后产能职工安置和再就业工作。统筹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就业工作。

  【报告解读】

  就业目标净增100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4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与去年的目标相比,这个数字净增了100万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认为,这彰显政府更加注重民生。就业是民生之本,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情况下上调就业目标,这很不容易。

  “同时,这也表明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所以目标才会定得较高。”莫荣说。据人社部统计,我国每年初次进入就业市场的劳动力大约有1500万人左右,加上登记失业等人员,每年需要就业的大约有2500万人。“调高就业目标也显示出政府对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充满信心。”莫荣指出,不断做大的经济体量是就业能够保持增长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楼市

  不同城市分类调控

  【报告摘要】

  完善住房保障机制。以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目标,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级负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各级政府要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建设质量,保证公平分配,完善准入退出机制,年内基本建成保障房480万套。

  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报告解读】

  保障房要完善分配及退出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院副院长窦晓玉指出,从民生属性来看,房地产是必需品,从市场属性来看,房地产是投资品。从保障人民“安居梦”来看,在房价居高不下的今天,必须首要保障房地产的民生属性,完善住房保障机制。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副部长齐骥说,不同历史阶段要进行不同的房地产调控。目前,除了抑制投资性需求外,还要增加供给。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房子是普通中国老百姓最揪心的事。相比较商品房而言,保障房更关键的是需要完善分配及退出机制。张大伟认为,保障房是“兜底房”,应该“严进严出”,即自住才可以买,但不能随意卖。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及做好房地产税的立法相关工作。“推进房产税改革,就必须立法先行。”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指出,开征房产税必须要先建立全国不动产信息联网体系,这些举措都将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深远。

  “目前我国各地房地产市场明显呈现出了差异化的局面,一线城市房价高企,而三四线城市房价处于停涨甚至下跌的状态。”王殿贵代表认为,过去的楼市调控政策基本是“一刀切”模式,如今报告提出分类调控,更符合当前实际情况,防止误伤刚需。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两会代表委员:着重解决“三个1亿人”民生问题
下一条:解读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三公”经费只减不增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