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总局答记者提问 支树平答记者问实录内容全文
消费日报记者
刚才我一直听到标准这个话题,近年来,“塑胶跑道”、“酒店白床单”和“快递三轮车”等热点背后,常常引发对“标准缺失”和“标准滞后”的议论。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国家正在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力图解决这些问题。请问,进展怎么样?效果如何?谢谢。[ 2017-03-14 14:28 ]
支树平
这个问题请标准委主任回答。[ 2017-03-14 14:28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
谢谢您的提问,也感谢您对标准化工作的关注。我们经常说标准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可以说,我们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处处都有标准,处处都讲标准,处处都用标准。刚才您谈到这些问题确实存在,在生活中或者遇到您刚才点的这些典型事件中,往往就会问,有没有标准?很多也反映出标准缺失,甚至标准制定滞后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我们中国标准化“成长中的烦恼”,更是我们标准化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2017-03-14 14:29 ]
田世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标准化工作作出了深化改革的部署,改革的重点就是要重构中国标准体系,重建标准化管理机制,提高标准化科学管理水平。您刚才谈到,现在改革进展情况和效果怎么样,我想有几个方面可以告诉记者朋友们。[ 2017-03-14 14:31 ]
田世宏
第一,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把过去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强制性地方标准整合为统一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目前,已经完成了对13200多项强制性标准的清理评估,其中有超过50%的强制性标准需要废止或者转化为推荐性标准。[ 2017-03-14 14:31 ]
田世宏
第二,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目前,对大约10万多项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进行了集中复审,从复审结果来看,近30%的推荐性标准需要更新修订。[ 2017-03-14 14:32 ]
田世宏
第三,大力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在市场化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的领域,特别是针对国内空白、国际上领先的一些重点项目,我们鼓励社会团体来制定团体标准。经过一年多的试点,目前有466家社会团体制定了737项团体标准。[ 2017-03-14 14:32 ]
田世宏
第四,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全面推动实施企业标准的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过去的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原来企业备案1项标准平均需要14天,现在企业标准自我公开,只需要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应该说,简政、减负的效果十分明显。近一年多时间里,大约有7万多家企业公开了28万项标准,覆盖的产品达到了46万种,企业创新的活力得到了极大释放。[ 2017-03-14 14:33 ]
田世宏
第五,改进和完善标准的制定方式。加快标准的立项频次,缩短标准的立项周期。从去年开始,国家标准立项频次由过去一年2批增加到现在的一年4批,立项周期由8个月缩短到3-4个月。[ 2017-03-14 14:34 ]
田世宏
第六,不断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从2016年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提交的国际标准提案达到160项,同比增长了113%。中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注册的专家数已经接近5000名,同时中国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首次突破了国际标准新增量的50%。再有,我们在很多领域处于国际领跑,比如中国标准在高铁、网络通信、民用核电等高技术领域,还有家用电器、中医药等传统优势领域,中国标准都处于国际领跑水平。[ 2017-03-14 14:35 ]
田世宏
针对您刚才谈到的标准缺失滞后问题,我们将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要优化标准的供给结构。打破政府单一供给标准的格局,构建新型标准体系,使政府标准、市场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二是要提升标准的供给水平。大力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鼓励标准化专业机构发布一批企业标准排行榜,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大力实施标准提档升级工程,用先进的标准来支撑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实施新产业、新动能标准领航工程,用标准助力新经济的发展。同时我们还特别注意实施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的“接轨”工程,进一步提升中国标准和国际标准的一致性水平。[ 2017-03-14 14:36 ]
田世宏
三是要提高标准的科学管理水平。我们主要是以“三同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就是推动科技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在新产品、新材料等方面,做科技研发的同时就研制标准,确保产品在投入生产、投放市场的时候就有标准可依。我们还要以“三化”来提高标准的制修订效率,标准制修订工作做到无纸化、专家投票电子化、标准编审一体化。同时,加强对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管理,我们共有1278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这些都是中国标准的“生产车间”,只有让技术委员会的工作更加公开、公正、透明,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标准。[ 2017-03-14 14:38 ]
扬子晚报记者
不知道支局长有没有网购的经历,我想代表广大的网民问您一个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上购买东西,如何保证网上产品质量,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质检总局如何维护和提高网上产品的质量水平?近几年来,中国网民越来越不满足购买国内的产品,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很多人会“海淘”或者“代购”,对于这部分的进口消费品的质量安全又如何保障呢?谢谢。[ 2017-03-14 14:38 ]
支树平
非常感谢,你也提到了一个大家都非常关注的话题。我也有过网购经历,比如看中某一种产品,也会网购。家里人也网购过。“网购”、“网淘”,电子商务现在确实成为一个新兴业态,铺天盖地过来了。电子商务是一个特殊形态,因为具有流动性、跨界性、虚拟性的特点,对老百姓来说,对消费者来说确实很便利,但是有些不法分子也利用这些特点,有欺诈消费者或者“谋取不义之财”的现象,所以网购产品质量成了大家高度关注的问题。应该说许多部门都在抓。质检总局是管质量的,我们始终把电商、网购作为一个重点,进行监管和服务两手抓,既抓监管,又抓服务,让它健康地发展。[ 2017-03-14 14:39 ]
支树平
质检总局主要的工作有四个方面:一是定标准。我们专门成立了全国电子商务质量管理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专门研究电子商务标准,现在立项了一批标准,形成电商体系的标准“过滤系统”。二是搞认证。我们专门为“3C”认证开通一个“云桥”系统,支持阿里巴巴、京东等7家主要电商平台,与我们的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数据库进行对接。一年多来,我们交互的证书信息就有102万项。三是抓管理。电子商务是新事物,我们帮助他们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品质控制体系,提高他们的自检能力。四是严监管。质检总局专门成立了电子商务产品风险监测中心,跨境电商也成立了风险监测中心,实施“风险监测、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信用管理”。我们也组织了“神秘买家”,在网上买一些样品进行检测,不合格的就公布、下架。仅去年一年,大概抽了6891批网上样品,不合格的有2122批,合格率69.2%。确实,线上的质量水平和线下还是有一定差距,我们找到这些不合格企业,就实行整治,不合格产品必须下架。新的一年,我们也继续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从源头抓,从电商平台抓,从标准抓,从监管抓,着力培育“品质电商”。[ 2017-03-14 14:41 ]
支树平
说到“海淘”,现在“海淘”比较多,老百姓愿意购买一些海外的产品,我们也尊重这样的选择。它有多种原因,其中质量和品质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们压力也很大。对跨境电商的监管现在有一个情况,今天借助媒体说一下。因为跨境电商的监管,首先要看属性,现在是作为个人自用物品进行监管,主要是实施检疫,重点看有没有疫情疫病、有害生物传入风险。产品质量由购买的个人自己负责。[ 2017-03-14 14:42 ]
支树平
如果说下一步纳入货物管理,那就要跟前面介绍的,从市场准入到生产注册许可、进口检验等,按货物来监管。在国务院批准的过渡期内,还是按个人自用物品管。下一步怎么管,还在研究。质检总局从没有放松监管,从职能出发,着重加强风险监测。刚才说到,我们在杭州建立了一个风险监测中心,对跨境电商的风险进行监测,实时发布预警,给消费者以提示。去年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食品、化妆品监测的不合格率为4.6%,我们及时作了提示。总而言之,党和国家十分关注电商质量安全。质量是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生命线。绝不能让假冒伪劣在网络上大行其道。这是我们的心声和职责。谢谢。[ 2017-03-14 14:56 ]
香港大公报文汇报记者
今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内地在供港食品安全方面取得哪些进步?在未来还会有哪些举措?谢谢。[ 2017-03-14 14:57 ]
支树平
谢谢香港记者。港澳台同胞都是我们的同胞,看到你们也都一样亲切。刚才你谈到了供港食品安全问题。因为地域的关系,现在香港相当数量的食品是由内地来供应的。测算下来,至少90%以上的活猪、活牛、蔬菜、河鲜产品,以及30%以上的活鸡都是内地供应的。所以,保证香港居民的食品安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周总理当年就抓了供港的三趟列车,全国人民都关心支持香港居民的食品供应和食品安全,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确实把保障供港澳食品安全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来看待,放在重要位置抓实抓好。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可以概况为以下几个方面:[ 2017-03-14 15:01 ]
支树平
一是完善监管机制。现在供港、供澳的食品农产品,对种养殖场都实行备案制度,生产加工企业都要备案,开展抽样检验、监装出证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从源头到供港澳的全过程监管。二是加强监管合作。香港特区政府也有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食品卫生监管部门,我们和他们一直密切合作,形成了一系列比较成熟的沟通联络机制。现在,食品农产品方面发生敏感问题,我们能够及时沟通信息,妥善解决,共同保障香港居民的食品安全。[ 2017-03-14 15:02 ]
支树平
三是压实企业责任。就是对供港食品农产品的企业,压实他们的责任。一方面,帮助他们了解香港对食品农产品有什么要求和标准。另一方面,就是严格监管。发现供港食品出现问题的,我们都认真调查,对存在故意违规行为的,暂停相关企业出口或取消其备案,这是非常严格的。正因为这样,这么多年供港的食品没有发生大的、区域性的风险,也保障了供港食品的稳定。下一步,我们要一如既往抓好供港澳食品安全,和兄弟部门一起筑起这道防线。还是那句话,源头严管、过程严控、风险严防,共同为香港地区的繁荣稳定作出贡献。谢谢。[ 2017-03-14 15:03 ]
王冬梅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记者会只能到此结束。谢谢质检总局的同志,也谢谢各位记者,预祝大家的采访报道顺利。谢谢。再见。[ 2017-03-14 15:03 ]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