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诗山凤山寺:闽南宗教第一道场
胜迹名片
凤山寺,原名郭山庙、又名将军庙、威镇庙,位于南安市诗山镇西北角凤山麓,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寺庙供奉着郭圣王,素有“闽南宗教第一道场”之美誉,是闽台和世界各地广泽尊王宫阙庙宇的祖庙,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景点推荐
九龙壁、放生池、金龙亭、玉凤亭、大雄宝殿
在南安诗山西北角凤山麓,有一座素有“闽南宗教第一道场”之美誉的寺庙——凤山寺,传闻该庙香火鼎盛,来自海内外的信众都会到此进香。近日,记者驱车前往,一睹其风采。
在凤山游览区管委会主任黄仕群的带领下,记者在爬过数十级台阶之后,来到了观景台。微风习习,凭栏眺望,诗山新村风貌尽收眼底,阡陌纵横,丘田泛出新绿,红色的房屋点缀其间,一派秀美的乡村风景。
进入寺院,映入眼帘的是规模宏大的宫殿式庙宇,屋顶檐翼为釉面陶塑雕的飞禽走兽,大堂夹室是翔龙蟠柱,麒麟石狮林立,拱斗间又附刻“飞天乐伎”翩翩飞舞。朱墙碧瓦的殿宇分前殿、中殿、后殿,各殿左右两旁分别建有钟楼、鼓楼、回廊、拜厅、斋堂、迎宾室、凤冠、藏经阁、聚金亭等。主殿前,主神广泽尊王佛像雕塑特殊,方脸童颜,白眼黑珠,平视前方,左足下垂。
对于凤山寺供奉着广泽尊王,原来还有一段故事。黄仕群告诉记者,广泽尊王俗名郭忠福,生于后唐同光三年二月廿二,自幼聪颖过人,孝顺父母。七岁那年,郭忠福的父亲过世,因家境贫寒,筹不齐丧葬费,母子俩只好含泪把尸体焚烧成灰,装入罐中,暂且放置在茅屋里。郭忠福为了安葬父亲的骨灰,小小年纪便卖身到安溪大财主杨长者家,为其牧羊。母亲则给人缝洗衣裳,挑水烧饭,母子俩相依为命,艰难度日,过了三年都没有办法让父亲的骨灰入土。
突然,有一天,杨长者从贡州请来一位地理大师,欲为杨家择块风水宝地。郭忠福则每日为地理大师送饭奉茶,十分恭敬,深得大师怜爱。大师在工作之余,还时常教郭忠福读书识字。师生交情日益深厚,地理大师又见杨长者气量小,于是便指点郭忠福一块“万代丰侯”的风水宝地葬父。后来,此事被杨长者发现,于是杨长者就将郭忠福母子解雇。后经地理大师指点,郭忠福回到了老家诗山,在凤山住了下来。16岁那年,郭忠福为母亲上山采药,突然发现一株长得很高的大树,树上满是枯枝。出于好奇,郭忠福爬到了树上,恰好有一条粗大的“加蕉藤”缠绕在树枝上。郭忠福便坐在藤座上,羽化成仙。这一年,郭忠福16岁,正是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农历八月廿二。乡人感其孝德,建庙以祀。
“目前,世界各地共拥有680多座广泽尊王分灵宫庙。”黄仕群表示,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国台湾、东南亚各国以及美国、加拿大、德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而凤山寺则是闽台和世界各地广泽尊王宫阙庙宇的祖庙。
“今年农历八月初八我们还将举办第五届南安国际凤山文化旅游节,届时我们将邀请两岸四地神明同贺圣公诞辰。”黄仕群表示,2010年至今,凤山寺已连续举办了四届《南安国际凤山文化旅游节》,对推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密切联系海内外侨亲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凤山旅游景区还将继续扩建,重点是对原寺庙后方师公山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建设,包括建设太王宫、凤山文化园及配套广场、停车场、路桥设施等。(记者 戴晓东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