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的三观到底是什么?教父告诉我们什么
2016-07-27 16:07 来源:知影
0
鉴于许多观众默认了『私德好的人就是好人』,指向性如此明显的设定自然能在这批观众心中将『教父』的立场正当化。可是,私德再好的黑社会也依旧是黑社会,两代柯莱昂教父之所以能吸引到数量巨大的良家粉丝,另一个原因是家族的主要业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烧杀抢掠』——除了名载影史的杀人大清洗段落和维托年轻时的『小偷小摸』,他们的其他罪行几乎没有被正面地展现出来过。一个并不算太『黑』的黑社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如《教父 2》中所展现,老教父维托崛起于法制并不健全的混乱年代,他的揭竿而起在本质上是罗宾汉式的杀富济贫。以他为代表的欧洲移民不具备在城市中谋生的文化水平和技术能力,既要遭受地头蛇的欺压也要忍受美国本地人的歧视,所以不信任法律而信任『老乡』,继而组成『帮派』来保护自己、从事商业活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发展得好的帮派吸收发展得一般的帮派,大的帮派吞并小的帮派,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了柯莱昂家族的庞大产业。很难说他们是黑恶势力——坦白讲,单单根据电影中的描述,柯莱昂家族为民众带去的更多是繁荣与稳定。
然而,维托是个很典型的『卡里斯玛型领袖』。他的绝对威望虽然在他在世时促成了家族的飞速发展,可是由于无法被继任者复制,所以导致了他过世后组织内外的巨大动荡。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民主与法制的健全,柯莱昂家族『势力范围』内的民众也不再像以往那样仰赖『教父』,于是到了二代教父迈克尔的时代,柯莱昂家一方面努力运用金融和政治手段『漂白』家族事业,另一方面则与更罪恶的腐败做着斗争——堂堂警长和『不道德』的黑帮勾结,参议员虚荣伪善、过河拆桥,甚至宗教界人士也是心狠手辣、贪得无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