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电影遇见诗歌 植入情怀的文艺电影
2016-07-25 09:50 来源:京报网
0
再比如《非诚勿扰2》,结尾一首《见或不见》使贺岁喜剧也披上了文艺的外套。“你见/或者不见/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佛说,人生八苦,五曰爱离别,六曰怨憎会,七曰求不得,唯有释然才能超脱。此处一改影片前半部分饮食男女的画风,开始往内涵和哲学层面加码,比香山跳海更能狠狠戳泪点。尽管全片成色见仁见智,前后画风有些割裂,但就结尾追悼会的此情此情,这首诗的运用还是使片子在意境上有所提升。
一首诗点亮一部片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奥登的《葬礼蓝调》点亮了《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狄金森的《铺好这张宽大的床》点亮了《苏菲的选择》,托马斯·胡德的《寂静》点亮了《钢琴课》等等。
有些诗歌富有哲理,可以展示人物性格,提升人物内涵。《死亡诗社》 中引用了惠特曼的《哦,船长,我的船长》,虽然老师最终黯然离去,但在学生们心中他却永远是引领人格自由与解放的船长。《推拿》 中引用了海子的《黑夜的献诗》,当一个人被夺走了光明,是与命运抗争还是任生命从此荒芜?这一刻,我们与沙复明的心,离得很近,很近。 就连《天下无贼》的贼都口吐金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多亏了黎叔,让这两句诗从烟波浩渺的古诗词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诗句,也因这两行诗,这个盗贼团伙头目的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就像莎士比亚之于英国,古诗词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识,在多元文化中能立刻彰显出中国特有的东方韵味。